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其它 > 便秘
编号:13760637
红炉点雪法治疗便秘的临床观察(附10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8
     【关键词】红炉点雪法;便秘

    便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引发肛肠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其病因来看,主要有燥热内结,阴虚肠燥,气机郁滞,阴寒凝结等因素。治疗上,大多采用通腑泄热之法,即是阴寒凝结之症,也要配伍苦寒泻下药,方能暂解燃眉之急[1,2]。而对于阴寒凝结及气虚便滞之症,疗效较差。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在治疗肛肠疾病的同时,对便秘这一肛肠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的治疗与给药途径,进行了调整,采用传统的红炉点雪法,釜底添薪,以壮命门之火,化阴寒之滞,从而达到治病之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性别、年龄本组100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24岁。

    112病程3个月内的12例,占12%,4个月~5年的16例,占16%,>5年72例,占72%,平均病程为925年。
, 百拇医药
    113病理分型阴寒凝滞型:大便先干后溏,或干结难下,肛门坠胀欲便而解之不出,甚至数日排便一次;小腹冷痛,有时肠鸣,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本组64例。气血津亏型:大便干结难下,肛门坠胀并伴有乏力,心悸,挣则汗出,短气,数日排便一次,舌干红少津或舌体胖嫩,苔薄白,脉细弱。本组36例。

    12操作方法

    121操作先将备好的艾绒取蚕豆大,搓紧压成饼状放在特制的附子片上,置于穴位处,然后点燃约5 min 1壮。主穴灸3壮,配穴灸1壮。如阴寒凝滞型,选用神阙穴3壮,再加灸大肠俞、百会各1壮。每壮须燃尽为止,然后从新更换附子片艾绒,灸治时须医生和患者家属守护,以免造成烫伤。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附子片提起,衬一块薄片,继续灸治。1次/d,3 d为一疗程,一般需1~2个疗程。

    122药特选择与处理艾绒:取灸条内艾绒即可。附子片的制作:取新鲜附子切成4 mm厚片,再切一部分2 mm厚的薄片,以备作衬垫用。边料去掉,可不去皮,切好后,加用食盐,每公斤附片加食盐03公斤混匀,放桶中,1周后取出,用清水落石出浸泡2 d,每日更换清水2次。2 d后,将水滤干,再将每公斤附片加食盐04公斤混匀,入桶中备用,用时取出附片,在水中将附片表面盐水冲去,即可使用。
, 百拇医药
    13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大便通畅,软而成形,每日排便一次,小腹冷痛及肛门坠胀缓解,身体温和,诸症消失。好转:经治后,每日能解便一次,有时大便稍干结,但能排出,肛门坠胀及小腹冷痛减轻,乏力汗出短气等症状基本缓解。无效:上述症状均无明显改变。

    2结果

    阴寒凝滞型:本组64例,痊愈52例,占本组的8125%;好转12例,占本组的1875%,有效率为100%,其中经一个疗程治愈者36例,占本组治愈率的6923%,其余均经2个疗程治疗。

    气血津亏型:本组36例,痊愈14例,占本组的3889%;好转16例,占本组4444%;6例无效,占本组1667%。其中经一个疗程治愈者8例,占本组治愈率的2222%,其余均经2个疗程治疗。

    3讨论

    红炉点雪,出于明代医家龚居中的《红炉点雪》一书。该书在灸法的临床运用及对痨症的治疗上作了详细的论述,也是最早记载用灸法治疗痨症的专著。近年来,笔者所在科采用这种专统古法,对便秘、尿闭及泄泻等常见病症进行了临床验证。本文是笔者对运用该法治疗便秘这一常见病症的疗效作以统计,并将该试验组分为阴寒凝滞型和气血津亏型,进行对照分析。其结果表明,用艾灸(即红炉点雪)法,对老年性、虚寒性便秘及气虚便秘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便秘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发病广泛,病源复杂,且是导致多各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很多医书将此证列为独立病证加以论述。《伤寒论》有“阴结”、“阳结”、“脾约”的记载。由于临床表现及病菌因的不同,后世医家又将本病分为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热燥、风燥、虚燥等病。《景岳全书》中将本病例为阴结、阳结两大类。本文主要针对阴结便秘进行讨论,并据其成因,分为阴寒凝滞型和气血津亏二型作为对照分析。

    31阴寒凝滞本证型主要由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生所致的寒凝便滞之症。由于脾主运化而肾司二便,二脏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所主,故便滞不行。治疗上,应以健脾温肾,行气散寒为主。由于口服桂附温燥之剂,易刺激肠道,而产生阴阳格柜之不良反应。故改用隔附子片艾灸,此法好避免了燥热药对肠道刺激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又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正如宋代医家窦材所说:“保扶阳所,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把用灸扶阳摆在头等重要位置,充分肯定了附子在温阳散寒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艾灸经穴的选择作了论述,提出了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以防病摄生的方法。还根据年龄不同,提出了用灸的间隔时间和壮数。他说:“人至30可3年一灸,脐下300壮,50可2年一灸,脐下300壮。60可1年1灸,脐下300壮,令人长生不老”《普济本事方·阴毒沉困候》提出“阴毒重症,于脐中灼艾治之,如半刺大……。”《景岳全方》说:“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火力若到,功非浅鲜。”以上可见,历代医家不但对艾灸治疗阳气虚衰、阴寒沉痼之疾,有独特的疗效作了详细的记载,而且进一步强调了任脉诸穴在艾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32气血津亏型本组证型有几种因素所致,一则气虚推动无力,二则因失血患者,气随血脱之气血津具伤之症。治疗上,仍用隔附片艾灸治疗。正如元代医家朱凡溪所说:“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灸法能与阴虚证,是因为灸能补阳,阳生则阴长之故。”本组仍以神阙之主穴,配合大肠俞,加灸百会,以补气升提,使阴阳相济。

    参考文献

    [1]何跃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28例.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44-145

    [2]廖成涛.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78

    【收稿日期】2011-08-01, 百拇医药(高宗林 高宗洁 高源)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其它 >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