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Z > 中暑
编号:13760207
重度中暑患者的救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0
     【摘要】通过对15例重度中暑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重度中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说明对重度中暑患者,应尽早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加强体温、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功能监测,积极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度中暑;救治;护理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几种类型[1],它们的关系是渐进的,重度中暑往往是因为在患者出现中暑前驱症状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而致,起病急、预后差,如抢救措施不及时准确,病死率可高达5%~30%。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5例重度中暑患者,将救护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谈一下自身的救治体会。

    1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本组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18~8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6 h,患者体温均在40 ℃以上,均出现昏迷状态,符合重度中暑的诊断标准:依据我国GBZ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治愈13例,有1例因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遗留有大脑功能障碍;生产性中暑11例(包括高温作业者7例和露天劳动农民4例),生活性中暑4例。

    2救治与护理

    2.1有效的降温措施迅速有效的降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中暑死亡率的高低与高热持续时间的长短呈正比[2]。中暑患者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入院后立即置于有空调的监护室,室温控制在20 ℃~25 ℃,迅速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置于冰毯上,头部戴冰帽,毯温可先设置在16 ℃~18 ℃,之后每30~60 min测体温一次,再根据患者的体温进行毯温调整。还可在大血管处置冰袋,用温水及酒精擦浴等加强降温效果。冰袋应注意避开耳廓、阴囊等处,擦身时应边擦边按摩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散热。对体温在40 ℃以上的患者,可输入4 ℃的液体,或用冰盐水500 ml保留灌肠。氯丙嗪25~50 mg稀释于50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在滴注时应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明显下降,应减速或停药[3]。当患者收缩压低于80 mm Hg,需暂停降温,待血压上升后再进行积极降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末梢循环状况等,对于合并周围循环衰竭的高热患者,注意肢体末端保暖。
, 百拇医药
    2.2维持有效循环迅速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快速有效输入。对患者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其心率及心律、血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尿量情况调节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给高流量氧(6~8 L/min)治疗,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可遵医嘱查血气,了解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及缺氧,必要时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4预防脑损伤重度中暑患者易发生脑细胞损伤,造成脑组织充血水肿,表现为头晕、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意识障碍,甚至抽搐。脑组织损伤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因此,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瞳孔变化,尽早进行头部降温,以减少脑细胞代谢,减轻脑损伤。遵医嘱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发生抽搐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其安全,防止咬伤、坠床等发生,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脑部后遗症。
, http://www.100md.com
    2.5预防肾功能衰竭重度中暑患者出汗多,饮水少,循环血量不足致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极易发生血钾升高、酸中毒。因此,需准确记录尿量、尿色,定期检查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水平,严密观察肾功能变化。尿量减少时,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适当使用利尿剂,有酸中毒时,及时补充碳酸氢钠纠酸。

    2.6营养支持治疗重度中暑患者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补充维生素、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等,无胃肠道出血的患者在肠道蠕动恢复后尽早给予肠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流质饮食。同时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有无腹泻,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3体会

    中暑是由高温引起的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多发生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下,多见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及有慢性疾病的人,有时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则损伤组织细胞,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出现重度中暑。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防止中暑对人体损害的关键,采取各种措施迅速降温和补液是抢救生命、取得疗效的关键。只有通过有效降温,促使机体散热,减少脑耗氧量,降低脑损伤程度。同时,中暑患者常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因此要及时给予补液,主要是给予含盐液体纠正低钠低钾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救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降温速度影响患者预后,应争取在发病1 h内使肛温降至38 ℃左右,以减少高热对机体细胞的损伤;(2)实施降温时必须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及血压变化,以免体温过低或虚脱。使用冰毯时,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褥疮;(3)静脉输液时,注意输液速度,勿过多过快,尤其是对老年及有心肺疾病者,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早期心力衰竭、肺水肿、呼吸衰竭等症状;(4)使用冰袋降温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用干毛巾包裹,避开耳廓、阴囊、腹部等部位。酒精擦浴时应注意边擦边按摩,以不引起患者寒战为宜。总之,对重度中暑应积极预防,及时救治,严密观察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0-174.

    [2] 季蕴辛,马钧.影响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因素及其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5):283-284.

    [3]胡美娥,胡冬香,刘朝霞.重症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中国保健,2007,15(23):109-110.

    【收稿日期】2011-08-08, 百拇医药(欧小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Z > 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