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牙科门诊对牙科焦虑症的识别与处置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不同种类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例牙科焦虑症的患者其患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心理咨询及正确的口腔卫生宣教,实施轻柔、细致的无痛操作,必要时还应建议患者找精神专科医师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基层牙科医师应加强对精神疾病的了解,正确识别牙科焦虑症的患者,并提供最及时的治疗方案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牙科焦虑症;识别;处置办法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极为紧张焦虑和害怕,从而导致他们推迟或逃避必要的口腔护理和治疗,其后果不但损害了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增大了医生治疗难度,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还恶化了牙医和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作为基层口腔医疗人员,应该了解牙科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掌握防治知识至关重要。
自2008年~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牙科焦虑症20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儿童3例,年龄10~70岁,平均36岁。其中因以往有过疼痛性治疗引起的焦虑10例,从其家属、朋友处获得暗示的有7例,自身有人格缺陷的典型患者有3例,经医生正确识别诊断,均得到及时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26岁,因右下后牙肿痛3 d就诊,检查发现44、46和36、37残根,35残冠,叩痛(++),颊侧牙龈肿胀、溢脓。自诉已两夜未眠,自服消炎药未见好转,幼时有看牙剧痛的经历,十几年来一直惧怕看牙,对牙科诊所气味极其敏感,不敢上牙椅,坐在椅位上脸色苍白、战栗、手心出汗,不愿张嘴或反复要求漱口以拖延治疗时间。首次就诊先是耐心听她倾诉,然后向她解释现在的治疗在无痛技术上已有很大改观,每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动作轻柔,让患者逐渐体会到治疗并不象她想像的那么可怕,从而得到她的信任,慢慢患者逐渐摆脱焦虑,并按时复诊,经持续半年的口内、口外、修复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病例2,患者,男,20岁,在外院口腔科行正畸治疗已6年,病历示:因上下牙列不齐,伴上颌前突,14周岁开始矫正。拔除后,使用直丝弓托槽进行治疗并配合使用口外力牵引装置,牙移动治疗时间为1年7个月,然后进入保持阶段,保持1年后取得了良好、平衡的外貌,未发现明显的复发趋势,覆颌1.5 mm,覆盖1.5 mm,磨牙关系为Ⅰ类咬合,口唇能自然闭合,颏部肌肉紧张的状态得到松弛。医嘱停止治疗,但患者强烈要求继续矫治,并让医生取一副治疗后模型,以备复诊时和医生讨论每颗牙的牙轴方向,患者母亲自诉家境并不富裕,因正畸治疗效果达不到他的理想,大学毕业后一直不找工作,每2个月复诊一次,直到正畸医生出国留学,又在母亲的陪同下来门诊部求治,初诊时笔者对以往的治疗给予高度的肯定,并婉转的规劝他先找精神科医生就诊,以减轻精神焦虑,半年后患者主动要求拆除矫治器,继续接受抗抑郁治疗。
, 百拇医药
2讨论
牙科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曾经有过创伤性经历,包括经受过疼痛的治疗,牙医的不良态度或其他不愉快的经历常能引起焦虑和恐惧反应。(2)患者自身有一些强烈的人格特征如神经质、强迫症或心理上、躯体上缺乏满足等。(3)患者从身边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获得对牙科治疗的一些不良暗示引起的焦虑。主要临床表现有:就诊前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向医生询问有关治疗过程及效果,是否痛苦,疗程长短,是否会反复,有何不良后果等。治疗前常有极度不安、失眠,治疗时出现头晕、非正常心跳加速、脸色苍白、颤栗出汗、不配合张嘴及反复漱口来拖延时间等,患者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并且增大了治疗难度。(4)患者对自身要求较高,其对治疗的目的是“锦上添花”、“美上添美”,他们将自己的颌型与标准颌型相对比,每次复诊咨询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治疗后又极难满足其要求和欲望。(5)患者固执偏激,看问题极端,夸大缺点,情绪起伏较大,稍不理想就全盘否定[1]。
因此,临床口腔医生应多掌握心理学知识,根据治疗前询问,了解病史,观察其精神状态,以便区分不同种类牙科焦虑症。对于第一类患者,可通过耐心和蔼的解释及家长和亲友的诱导说服,促进其与同类病友接触,观察示范,进行疏导。同时,医生在施治时要善于转移其注意力,操作尽量轻柔,减轻痛苦,以此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配合治疗。对于有人格缺陷的患者,应婉转地劝导他去精神专科医生那儿就诊,且交待治疗流程和效果要留有余地,支持其合理要求,打消其不切实际的愿望,对于要求过高,犹豫不决或医患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的不予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2]。
参考文献
[1]张丽,克纳新.帕罗西丁合并利培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76-77.
[2]叶百维,刘永忠,刘国,等.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4):55-56., 百拇医药(罗琳 刘亚君)
【关键词】牙科焦虑症;识别;处置办法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极为紧张焦虑和害怕,从而导致他们推迟或逃避必要的口腔护理和治疗,其后果不但损害了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增大了医生治疗难度,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还恶化了牙医和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作为基层口腔医疗人员,应该了解牙科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掌握防治知识至关重要。
自2008年~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牙科焦虑症20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儿童3例,年龄10~70岁,平均36岁。其中因以往有过疼痛性治疗引起的焦虑10例,从其家属、朋友处获得暗示的有7例,自身有人格缺陷的典型患者有3例,经医生正确识别诊断,均得到及时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26岁,因右下后牙肿痛3 d就诊,检查发现44、46和36、37残根,35残冠,叩痛(++),颊侧牙龈肿胀、溢脓。自诉已两夜未眠,自服消炎药未见好转,幼时有看牙剧痛的经历,十几年来一直惧怕看牙,对牙科诊所气味极其敏感,不敢上牙椅,坐在椅位上脸色苍白、战栗、手心出汗,不愿张嘴或反复要求漱口以拖延治疗时间。首次就诊先是耐心听她倾诉,然后向她解释现在的治疗在无痛技术上已有很大改观,每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动作轻柔,让患者逐渐体会到治疗并不象她想像的那么可怕,从而得到她的信任,慢慢患者逐渐摆脱焦虑,并按时复诊,经持续半年的口内、口外、修复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病例2,患者,男,20岁,在外院口腔科行正畸治疗已6年,病历示:因上下牙列不齐,伴上颌前突,14周岁开始矫正。拔除后,使用直丝弓托槽进行治疗并配合使用口外力牵引装置,牙移动治疗时间为1年7个月,然后进入保持阶段,保持1年后取得了良好、平衡的外貌,未发现明显的复发趋势,覆颌1.5 mm,覆盖1.5 mm,磨牙关系为Ⅰ类咬合,口唇能自然闭合,颏部肌肉紧张的状态得到松弛。医嘱停止治疗,但患者强烈要求继续矫治,并让医生取一副治疗后模型,以备复诊时和医生讨论每颗牙的牙轴方向,患者母亲自诉家境并不富裕,因正畸治疗效果达不到他的理想,大学毕业后一直不找工作,每2个月复诊一次,直到正畸医生出国留学,又在母亲的陪同下来门诊部求治,初诊时笔者对以往的治疗给予高度的肯定,并婉转的规劝他先找精神科医生就诊,以减轻精神焦虑,半年后患者主动要求拆除矫治器,继续接受抗抑郁治疗。
, 百拇医药
2讨论
牙科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曾经有过创伤性经历,包括经受过疼痛的治疗,牙医的不良态度或其他不愉快的经历常能引起焦虑和恐惧反应。(2)患者自身有一些强烈的人格特征如神经质、强迫症或心理上、躯体上缺乏满足等。(3)患者从身边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获得对牙科治疗的一些不良暗示引起的焦虑。主要临床表现有:就诊前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向医生询问有关治疗过程及效果,是否痛苦,疗程长短,是否会反复,有何不良后果等。治疗前常有极度不安、失眠,治疗时出现头晕、非正常心跳加速、脸色苍白、颤栗出汗、不配合张嘴及反复漱口来拖延时间等,患者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并且增大了治疗难度。(4)患者对自身要求较高,其对治疗的目的是“锦上添花”、“美上添美”,他们将自己的颌型与标准颌型相对比,每次复诊咨询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治疗后又极难满足其要求和欲望。(5)患者固执偏激,看问题极端,夸大缺点,情绪起伏较大,稍不理想就全盘否定[1]。
因此,临床口腔医生应多掌握心理学知识,根据治疗前询问,了解病史,观察其精神状态,以便区分不同种类牙科焦虑症。对于第一类患者,可通过耐心和蔼的解释及家长和亲友的诱导说服,促进其与同类病友接触,观察示范,进行疏导。同时,医生在施治时要善于转移其注意力,操作尽量轻柔,减轻痛苦,以此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配合治疗。对于有人格缺陷的患者,应婉转地劝导他去精神专科医生那儿就诊,且交待治疗流程和效果要留有余地,支持其合理要求,打消其不切实际的愿望,对于要求过高,犹豫不决或医患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的不予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2]。
参考文献
[1]张丽,克纳新.帕罗西丁合并利培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76-77.
[2]叶百维,刘永忠,刘国,等.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4):55-56., 百拇医药(罗琳 刘亚君)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