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
编号:1375901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4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除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外,余1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2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保守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疑有肠绞窄时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胃肠外营养;胃肠减压;中药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2周以内),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所导致的肠壁水肿、渗出,从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同时存在的急性肠道梗阻[1]。多发生于腹腔污染重、创伤大的手术,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自2005年9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45~78岁。结肠癌根治术5例,外伤致肠系膜、肠管损伤肠切除肠吻合5例,胸腹联合伤剖腹探查脾切除术3例,坏疽性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2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发病时间:术后5~8 d。临床表现:术后均有肛门排气,部分患者已排便,但进食后感腹胀,或伴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6例患者表现有阵发性腹痛。体检:腹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弱。腹部X线检查:腹部积气明显,可见多个小的液气平面。腹部CT示:肠壁增厚水肿,肠腔积液、积气。腹部超声检查:腹腔无明显积液,肠腔积气,肠管扩张,管壁增厚。

    12治疗方法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疗,1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具体方法:(1)禁食、持续有效胃肠减压;(2)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禁食时间较长的患者应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3)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05 g/d,连用3 d;(4)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每8 h一次,应用5~7 d;(5)待肠鸣音恢复时予复方大承气汤加减200 ml胃管内注入,2次/d;(6)复方丹参20 mg/d,连用7 d;(7)适当应用广谱抗生素。
, 百拇医药
    2结果

    1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一般5~6 d左右好转,9~18 d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 d。1例经手术治愈。

    3讨论

    腹部手术后并发的肠梗阻有多种类型,并且术后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肠梗阻原因也不相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1995年由黎介寿首次提出,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创伤指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他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损伤。腹腔内炎症指无菌性炎症,如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的残留。这种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障碍性因素,但无绞窄的情况。

    综合本组病例,笔者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临床特点为:(1)患者有近期腹部手术史,绝大多数病例在手术后1~2周内起病。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范围较广,或肠系膜损伤较重术后腹腔有广泛渗出;(2)患者术后有少量通气或通便,部分患者已进食,但随后又出现肠梗阻症状;(3)腹胀为主、腹痛轻微,保守治疗有效;(4)腹部无肠型及蠕动波,触诊质韧,肠鸣音较弱;(5)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以小的液气平面为主,B超检查:肠管扩张、水肿,CT检查:肠管壁增厚,肠腔积液、积气。
, 百拇医药
    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黎介寿等[1]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90%以上为粘连性肠梗阻,EPISBO的出现表明肠粘连及炎症正处于较严重的阶段,此时手术难度很大,不仅难以确定梗阻部位,手术时易导致肠管损伤、手术范围扩大,术后并发症多,甚至再次发生肠梗阻,故宜先行保守治疗。综合笔者所在医院16例患者,笔者的体会是:(1)禁食、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尽可能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及胃液,减轻腹胀,改善肠壁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毒素吸收;(2)早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积极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一直维持到患者能够正常进食在逐渐停用,记24 h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早期应用激素,因可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减轻粘连的产生,但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因可诱发消化道溃疡及感染,造成水、电解质的紊乱;(4)生长抑素或奥曲肽的应用,可抑制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减少全消化道液的分泌,有效降低肠腔内压力,缓解肠管扩张造成的肠壁缺血性改变,保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同时减少体液的流失;(5)应用复方丹参,可改善肠壁微循环,促进水肿的消退;(6)在病程的后期使用中药汤剂(复方大承气汤加减),从胃管注入,具有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其主要成分有抗炎、促进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的作用;(7)适当应用广谱抗生素,虽然EPISBO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并不需要应用抗生素,由于梗阻肠袢内细菌过量生长产生肓袢综合征时则需短期应用抗生素;(8)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地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患者的腹胀症状消失,排气排便。由于肠道恢复通畅后肠道内积聚的肠液大量排出,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在梗阻缓解后解水样便,胃管内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由稀少转为活跃,腹部由坚韧变为柔软,则说明病情缓解[3,4]。如果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并阵发性加重,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液、肛门排除物为血性, 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推移而改变位置,应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需积极手术治疗。本组有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总之,EPISBO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改变,并正确及时的诊断,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不要盲目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幼生,黎阶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9

    [2]尚晓滨,吴咸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6):467-469

    [3]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458

    [4]马其彬.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39-140

    【收稿日期】2011-09-09, 百拇医药(陈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