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儿童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夏季溺水儿童的有效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溺水儿童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儿童抢救成功率87.10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溺水;儿童;急救护理
现代人们工作日益繁忙,疏忽对儿童的看护,特别是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发生溺水事故比较突出。近年来本院收治溺水儿童逐年增多。有文献记载:溺水儿童死亡率占儿童非正常死亡人数的70%。本文选择2008年6月~2011年9月溺水儿童31例,来回顾分析溺水儿童抢救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1例溺水儿童均为家庭看管失职,贪玩时意外淡水淹溺,其中男孩24例,女孩7例,年龄在2~12岁,平均(7±5)岁,溺水前均为身体健康,无其他心肺疾病史。
, http://www.100md.com
1.2救治情况31例患儿救治前心跳呼吸停止5例,昏迷10例,其他16例轻症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救护人员到达后,立即给所有患儿现场进行清理呼吸道、倒水处理,重症患儿予行现场心肺复苏,其他轻症者直接来院。
1.3护理方法
1.3.1现场急救发现溺水儿童被救脱离水源后,迅速用手指清除其口腔,鼻腔内的杂物,将舌拉出口外,以免堵塞呼吸道,并将患者俯卧,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大腿上,使患者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使口咽、气管及胃部水倒流排出,也可抱住溺水者双腿,使其腹部置于抢救者肩上,快步走动,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立即行心肺复苏,千万不可只顾倒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尤其是开始数分钟。除现场急救外,必须争分夺秒,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到达医院后具体救护措施如下。
1.3.2心肺脑复苏对意识丧失,心跳呼吸未恢复的患者继续进行持续人工心肺复苏,直致尸斑出现。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参照《2010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复苏过程中要观察大动脉搏动、神志、瞳孔变化、缺氧是否改善、自主呼吸是否恢复。常规给予面罩吸氧,使用30%的酒精湿化氧气,翻身拍背,1次/2h,拍背时取侧卧位,用空杯状手掌,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准备。
, 百拇医药
1.3.3机械通气的护理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设专人监护,注意加强气道管理,保证通气氧合,正确使用药物维持循环血压,以恢复心脑灌注,从而及早阻断缺氧造成的脑损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机各参数设置。贮水罐水要及时倾倒,以免流入气道引起窒息,另外加强呼吸道湿化。
1.3.4使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根据患儿的年龄段选择正确的使用模式,认真检查袖带管路连接处是否漏气,袖带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测量血压,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心电监测提示有室颤波,立即准备除颤。适当调节报警音量,以防因报警音量过高,持续时间过长,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密切观察病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温度、湿度、尿量、尿色的变化,根据医嘱及时有效地留取各项标本,为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1.3.5建立静脉通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避免病情变化反复穿刺给小儿带来痛苦,先将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好,排尽气体,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在所选静脉穿刺点上方4~5 cm处扎止血带充盈血管,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固定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缓慢进针,见回血后一手固定针芯一手慢慢将外套送入静脉内,撤出针芯,用透明膜固定。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脱水剂、强心剂、激素、镇静剂等,观察用药的效果,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时调整输液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 http://www.100md.com
1.3.6体温护理溺水后的患儿身体寒凉,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血液循环、血压稳定的同时,及时采取复温措施,首先要脱去潮湿的衣裤袜。加盖棉被,调节室温26 ℃~28 ℃,用50°~60°的热水袋于患者的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膝下、足底。每10 min检查局部皮肤,严防烫伤。配合肢体按摩,特别是手指、足底等部位,以改善末梢循环,注意监测体温。昏迷患儿应防止烫伤,应掌握逐渐复温的原则,切忌不可将热水袋置于头部,避免加重脑缺氧,引起脑损害。复温速度不易过快、过急,否则易引起心律失常及室颤[1]。
1.3.7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抢救室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进行各项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工作,做好皮肤、眼睛、口腔等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
1.3.8心理护理儿童心理本身比较脆弱,再加意外溺水受惊,病情危急,家长心理压力也大,应及时给予安慰,耐心细致的解释家长的询问,语言温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使其安心接受治疗,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 百拇医药
2结果
31例患儿中,痊愈出院27例,其中2例经过抢救心跳呼吸恢复后出现重度脑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受损,转入ICU 2例经抢救60~120 min后未恢复循环无效死亡,成功率为87.10% 。
3讨论
3.1学龄前儿童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危险辨别能力,家长不仅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思想上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随意带着去河塘、水池边,对于家中的水井、水缸、浴缸要做好安全措施。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从溺水儿童引发的事故中深刻吸取教训,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增加危险水域的防护,标好危险警示牌,做好中小学生游泳安全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如游泳尽量选择去正规的游泳池,大人陪同。并佩戴好颜色醒目的游泳衣帽、救生圈等。
3.2溺水时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过口鼻灌入落水者的呼吸道和肺泡,引起喉、支气管反射性痉挛、堵塞呼吸道,从而导致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并发窒息这一过程发展十分迅速,往往只需5~6 min心跳呼吸即停止,循环停止后4~6 min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严重损害。所以现场急救很关键,时间就是生命,溺水后尽早开始基础生命支持,恢复有效呼吸循环是成功复苏、降低死亡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最有效的方法[2]。
, 百拇医药
3.3患者到达医院后院内的急救与护理很重要,处理原则主要是持续的心肺脑复苏,有条件的情况下,首选气管插管。因为淡水进入呼吸道后,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肺顺应性下降,肺泡塌陷,呼吸膜破坏,通气血流比失衡,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一般处理很难纠正,而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之一[3]。要及时有效的保暖、复温,当体温下降至12℃时,神经细胞功能抑制,若持续时间长,则发展为不可逆损伤。因此,及早采取复温措施,合理应用热疗,适时恢复体温,对提高溺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保证良好的通气氧合,维持循环和内环境的稳定,防止肺部感染是溺水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另外需防止“第二次淹溺”,即24~48 h后出现脑水肿、肺炎、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出现上述情况立即予对症处理。患者的心理护理亦非常重要,溺水儿童以留守儿童为多,本身即长期缺少家庭关爱,溺水后又受到惊吓,故更需心理呵护。同时普及急救常识,以社区、农村村委会、学校等为中心开展对儿童意外急救知识培训,增加家长及儿童的自救能力,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将损害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林月华,张朝霞,刘友娟.1例溺水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热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44.
[2] 赵醴,王莹,李璧如,等.溺水的急救(附19例报告)[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395-396.
[3]金发光,刘同刚,武艺,等.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7):396-397., http://www.100md.com(陆凤燕 葛建芳)
【关键词】溺水;儿童;急救护理
现代人们工作日益繁忙,疏忽对儿童的看护,特别是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发生溺水事故比较突出。近年来本院收治溺水儿童逐年增多。有文献记载:溺水儿童死亡率占儿童非正常死亡人数的70%。本文选择2008年6月~2011年9月溺水儿童31例,来回顾分析溺水儿童抢救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1例溺水儿童均为家庭看管失职,贪玩时意外淡水淹溺,其中男孩24例,女孩7例,年龄在2~12岁,平均(7±5)岁,溺水前均为身体健康,无其他心肺疾病史。
, http://www.100md.com
1.2救治情况31例患儿救治前心跳呼吸停止5例,昏迷10例,其他16例轻症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救护人员到达后,立即给所有患儿现场进行清理呼吸道、倒水处理,重症患儿予行现场心肺复苏,其他轻症者直接来院。
1.3护理方法
1.3.1现场急救发现溺水儿童被救脱离水源后,迅速用手指清除其口腔,鼻腔内的杂物,将舌拉出口外,以免堵塞呼吸道,并将患者俯卧,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大腿上,使患者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使口咽、气管及胃部水倒流排出,也可抱住溺水者双腿,使其腹部置于抢救者肩上,快步走动,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立即行心肺复苏,千万不可只顾倒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尤其是开始数分钟。除现场急救外,必须争分夺秒,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到达医院后具体救护措施如下。
1.3.2心肺脑复苏对意识丧失,心跳呼吸未恢复的患者继续进行持续人工心肺复苏,直致尸斑出现。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参照《2010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复苏过程中要观察大动脉搏动、神志、瞳孔变化、缺氧是否改善、自主呼吸是否恢复。常规给予面罩吸氧,使用30%的酒精湿化氧气,翻身拍背,1次/2h,拍背时取侧卧位,用空杯状手掌,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准备。
, 百拇医药
1.3.3机械通气的护理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设专人监护,注意加强气道管理,保证通气氧合,正确使用药物维持循环血压,以恢复心脑灌注,从而及早阻断缺氧造成的脑损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机各参数设置。贮水罐水要及时倾倒,以免流入气道引起窒息,另外加强呼吸道湿化。
1.3.4使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根据患儿的年龄段选择正确的使用模式,认真检查袖带管路连接处是否漏气,袖带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测量血压,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心电监测提示有室颤波,立即准备除颤。适当调节报警音量,以防因报警音量过高,持续时间过长,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密切观察病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温度、湿度、尿量、尿色的变化,根据医嘱及时有效地留取各项标本,为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1.3.5建立静脉通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避免病情变化反复穿刺给小儿带来痛苦,先将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好,排尽气体,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在所选静脉穿刺点上方4~5 cm处扎止血带充盈血管,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固定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缓慢进针,见回血后一手固定针芯一手慢慢将外套送入静脉内,撤出针芯,用透明膜固定。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脱水剂、强心剂、激素、镇静剂等,观察用药的效果,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时调整输液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 http://www.100md.com
1.3.6体温护理溺水后的患儿身体寒凉,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血液循环、血压稳定的同时,及时采取复温措施,首先要脱去潮湿的衣裤袜。加盖棉被,调节室温26 ℃~28 ℃,用50°~60°的热水袋于患者的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膝下、足底。每10 min检查局部皮肤,严防烫伤。配合肢体按摩,特别是手指、足底等部位,以改善末梢循环,注意监测体温。昏迷患儿应防止烫伤,应掌握逐渐复温的原则,切忌不可将热水袋置于头部,避免加重脑缺氧,引起脑损害。复温速度不易过快、过急,否则易引起心律失常及室颤[1]。
1.3.7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抢救室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进行各项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工作,做好皮肤、眼睛、口腔等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
1.3.8心理护理儿童心理本身比较脆弱,再加意外溺水受惊,病情危急,家长心理压力也大,应及时给予安慰,耐心细致的解释家长的询问,语言温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使其安心接受治疗,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 百拇医药
2结果
31例患儿中,痊愈出院27例,其中2例经过抢救心跳呼吸恢复后出现重度脑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受损,转入ICU 2例经抢救60~120 min后未恢复循环无效死亡,成功率为87.10% 。
3讨论
3.1学龄前儿童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危险辨别能力,家长不仅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思想上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随意带着去河塘、水池边,对于家中的水井、水缸、浴缸要做好安全措施。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从溺水儿童引发的事故中深刻吸取教训,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增加危险水域的防护,标好危险警示牌,做好中小学生游泳安全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如游泳尽量选择去正规的游泳池,大人陪同。并佩戴好颜色醒目的游泳衣帽、救生圈等。
3.2溺水时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过口鼻灌入落水者的呼吸道和肺泡,引起喉、支气管反射性痉挛、堵塞呼吸道,从而导致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并发窒息这一过程发展十分迅速,往往只需5~6 min心跳呼吸即停止,循环停止后4~6 min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严重损害。所以现场急救很关键,时间就是生命,溺水后尽早开始基础生命支持,恢复有效呼吸循环是成功复苏、降低死亡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最有效的方法[2]。
, 百拇医药
3.3患者到达医院后院内的急救与护理很重要,处理原则主要是持续的心肺脑复苏,有条件的情况下,首选气管插管。因为淡水进入呼吸道后,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肺顺应性下降,肺泡塌陷,呼吸膜破坏,通气血流比失衡,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一般处理很难纠正,而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之一[3]。要及时有效的保暖、复温,当体温下降至12℃时,神经细胞功能抑制,若持续时间长,则发展为不可逆损伤。因此,及早采取复温措施,合理应用热疗,适时恢复体温,对提高溺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保证良好的通气氧合,维持循环和内环境的稳定,防止肺部感染是溺水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另外需防止“第二次淹溺”,即24~48 h后出现脑水肿、肺炎、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出现上述情况立即予对症处理。患者的心理护理亦非常重要,溺水儿童以留守儿童为多,本身即长期缺少家庭关爱,溺水后又受到惊吓,故更需心理呵护。同时普及急救常识,以社区、农村村委会、学校等为中心开展对儿童意外急救知识培训,增加家长及儿童的自救能力,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将损害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林月华,张朝霞,刘友娟.1例溺水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热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44.
[2] 赵醴,王莹,李璧如,等.溺水的急救(附19例报告)[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395-396.
[3]金发光,刘同刚,武艺,等.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7):396-397., http://www.100md.com(陆凤燕 葛建芳)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