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7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5例痊愈出院,2例因并发肺部感染好转出院。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护、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等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胃肠吻合口瘘; 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2-0092-01
胃肠吻合口瘘是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常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循环呼吸衰竭。患者遭受巨大痛苦,经济负担加重,而且治疗也困难。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0年胃切除术后共发现胃肠吻合口瘘患者7例,通过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43~76岁;高位胃体溃疡2例,恶性肿瘤5例;胃大部切除术式为毕Ⅱ式2例,毕Ⅰ式3例,胃全部切除2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术后4~10 d,住院时间16~74 d。7例患者均选用保守治疗,采用胃肠减压,腹腔持续引流,加强营养及抗感染等治疗,5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发生吻合口瘘后,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减少吻合口处的张力,改善吻合口血运,防止残胃扩张及减少胃液流入腹腔,从而减轻胃液对组织的腐蚀和刺激。具体措施如下。
2.1.1 妥善固定胃管。笔者采用胶布固定胃管的同时再用棉线扎紧胃管经过鼻腔处绕枕后一周固定于耳朵的上方,并用别针固定负压吸引器,这样保证了胃管的有效固定,减少胃管滑脱现象发生。
2.1.2 避免胃管因受压、扭曲、折叠而引流不畅。若胃管被堵塞,可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用注射器抽吸时不宜用力过大,以免负压太大使胃黏膜吸附于胃管孔引起损伤。
2.1.3 每日更换负压吸引壶,保持稳定的负压,并严防逆行感染。
2.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通畅可减轻消化液对腹腔组织的刺激,从而控制感染,促进瘘口愈合。护理时应注意:(1)血压稳定的患者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2)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翻身或活动时将引流管拽出。(3)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注意不使引流管道高于腹腔引流口,以防引流液倒流,引起逆流感染。(4)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5)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2.3 营养支持
吻合口瘘的患者因感染处于高分解状态,营养代谢明显高于正常,加之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其营养支持尤其重要。
2.3.1 肠外营养支持:肠外静脉营养能及时补充患者所需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输血浆、白蛋白或全血,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瘘口愈合,并详细记录24 h的出入液体量。
2.3.2 肠内营养支持:采用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和瘘口的愈合等都有益处。护理应注意:(1)妥善固定空肠造瘘管,防止滑脱、移动、扭曲和受压,保持造瘘管通畅。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30 ml冲管。(2)空肠造瘘管内输注营养液应由少到多,从稀到稠,少量多次,缓慢注入,同时防止污染。(3)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2.4 饮食护理
患者病情好转后,可经口进食,但应注意以下原则:(1)饮食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和富含维生素,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不低于1 g,并应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牛奶、豆浆、鸡肉、鱼肉等。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适当用些脂肪食品。(2)易消化、刺激少的食物,食物应细软少渣,避免干硬、辛辣食品。(3)少量多餐,每次进餐量少而用餐次数多,以保证充分的营养[1]。
2.5 合理应用抗感染药
为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感染药。
2.6 生活护理
患者因禁食、禁水,应定时进行口腔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保持导尿管通畅,及时倾倒尿液,定时更换接尿袋,以防尿路感染;卧床期间,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并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加强呼吸道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做深呼吸;定时开窗通气。
2.7 瘘口皮肤护理
瘘口周围因受到消化液的侵蚀,容易引起皮炎、过敏,应及时清洁瘘口周围皮肤并保持干燥,局部涂以氧化锌软膏或用皮肤保护粉(或皮肤膜)加以保护,以免皮肤破损继发感染[2]。
2.8 心理护理
由于吻合口瘘病程长,治疗进度慢,患者产生了恐惧、焦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在护理中多给患者一些安慰和鼓励,理解和关心患者,耐心与患者交流并详细解答与疾病和治疗有关的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与患者相互鼓励,共同分担疾病所造成的精神、心理及生活的压力,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中倾,王永丽.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饮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11.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6.
(收稿日期:2012-02-24) (编辑:徐睿瑞), http://www.100md.com(徐细宝 徐德卫 宋余琴)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胃肠吻合口瘘; 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2-0092-01
胃肠吻合口瘘是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常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循环呼吸衰竭。患者遭受巨大痛苦,经济负担加重,而且治疗也困难。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0年胃切除术后共发现胃肠吻合口瘘患者7例,通过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43~76岁;高位胃体溃疡2例,恶性肿瘤5例;胃大部切除术式为毕Ⅱ式2例,毕Ⅰ式3例,胃全部切除2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术后4~10 d,住院时间16~74 d。7例患者均选用保守治疗,采用胃肠减压,腹腔持续引流,加强营养及抗感染等治疗,5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发生吻合口瘘后,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减少吻合口处的张力,改善吻合口血运,防止残胃扩张及减少胃液流入腹腔,从而减轻胃液对组织的腐蚀和刺激。具体措施如下。
2.1.1 妥善固定胃管。笔者采用胶布固定胃管的同时再用棉线扎紧胃管经过鼻腔处绕枕后一周固定于耳朵的上方,并用别针固定负压吸引器,这样保证了胃管的有效固定,减少胃管滑脱现象发生。
2.1.2 避免胃管因受压、扭曲、折叠而引流不畅。若胃管被堵塞,可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用注射器抽吸时不宜用力过大,以免负压太大使胃黏膜吸附于胃管孔引起损伤。
2.1.3 每日更换负压吸引壶,保持稳定的负压,并严防逆行感染。
2.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通畅可减轻消化液对腹腔组织的刺激,从而控制感染,促进瘘口愈合。护理时应注意:(1)血压稳定的患者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2)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翻身或活动时将引流管拽出。(3)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注意不使引流管道高于腹腔引流口,以防引流液倒流,引起逆流感染。(4)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5)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2.3 营养支持
吻合口瘘的患者因感染处于高分解状态,营养代谢明显高于正常,加之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其营养支持尤其重要。
2.3.1 肠外营养支持:肠外静脉营养能及时补充患者所需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输血浆、白蛋白或全血,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瘘口愈合,并详细记录24 h的出入液体量。
2.3.2 肠内营养支持:采用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和瘘口的愈合等都有益处。护理应注意:(1)妥善固定空肠造瘘管,防止滑脱、移动、扭曲和受压,保持造瘘管通畅。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30 ml冲管。(2)空肠造瘘管内输注营养液应由少到多,从稀到稠,少量多次,缓慢注入,同时防止污染。(3)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2.4 饮食护理
患者病情好转后,可经口进食,但应注意以下原则:(1)饮食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和富含维生素,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不低于1 g,并应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牛奶、豆浆、鸡肉、鱼肉等。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适当用些脂肪食品。(2)易消化、刺激少的食物,食物应细软少渣,避免干硬、辛辣食品。(3)少量多餐,每次进餐量少而用餐次数多,以保证充分的营养[1]。
2.5 合理应用抗感染药
为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感染药。
2.6 生活护理
患者因禁食、禁水,应定时进行口腔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保持导尿管通畅,及时倾倒尿液,定时更换接尿袋,以防尿路感染;卧床期间,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并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加强呼吸道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做深呼吸;定时开窗通气。
2.7 瘘口皮肤护理
瘘口周围因受到消化液的侵蚀,容易引起皮炎、过敏,应及时清洁瘘口周围皮肤并保持干燥,局部涂以氧化锌软膏或用皮肤保护粉(或皮肤膜)加以保护,以免皮肤破损继发感染[2]。
2.8 心理护理
由于吻合口瘘病程长,治疗进度慢,患者产生了恐惧、焦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在护理中多给患者一些安慰和鼓励,理解和关心患者,耐心与患者交流并详细解答与疾病和治疗有关的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与患者相互鼓励,共同分担疾病所造成的精神、心理及生活的压力,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中倾,王永丽.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饮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11.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6.
(收稿日期:2012-02-24) (编辑:徐睿瑞), http://www.100md.com(徐细宝 徐德卫 宋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