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 盆腔腹膜炎(盆腔炎)
编号:13745882
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7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6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组(A组)87例,西药常规对照组(B组)92例,两组患者西药常规治疗相同,A组辅以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对照,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3.9%,B组总有效率7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自拟中药方; 慢性盆腔炎; 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 R711.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6—0128—01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迁延演变所致,常合并痛经、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盆腔淤血等并发症,西医抗生素治疗周期长,易产生耐药,效果不佳。笔者所在医院部分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7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为已婚,排除子宫肌瘤及全身性严重疾病,经临床鉴别诊断、B超检查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1]。年龄17~61岁,平均31.5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4.2年。临床症状:患者均自诉下腹部坠胀及腰痛,月经紊乱、月经量及白带增多72例,疲乏低热34例,不孕11例。妇检:一侧或双侧附件区有片状增厚或索条状改变者51例,单侧或双侧可触及包块者19例,附件区压痛者76例。B超检查:子宫后方包块48例,双侧附件包块31例,单侧附件区包块62例,后穹隆少量积液3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组(A组)87例,西药常规对照组(B组)9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两组患者均选用相同的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衣原体感染者加服罗红霉素。A组辅以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组方如下:赤芍20 g,海藻20 g,昆布15 g,皂刺15 g,丹参30 g,红藤30 g,败酱草20 g,忍冬藤20 g,气滞腹胀者加王不留行20 g,路路通20 g;寒湿凝滞者加桂枝20 g,乌药20 g,土茯苓20 g,加水500 ml,煎药浓缩至100 ml左右。保留灌肠方法:浓缩药剂100 ml置于灌肠袋内,温度37 ℃~40 ℃,灌肠前排空大小便,患者取舒适左侧卧位,臀部垫高5~10 cm,选用15号硅胶胃管润滑后插入肛门,插入长度增至20~25 cm, 拔出肛管后轻压肛门1 min,嘱患者平卧后再右卧1 h后可以下床活动,更有利于药液在肠内保留吸收[2]。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避开月经期,一般两个疗程为宜,症状严重者可增至4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定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B超诊断均恢复正常,半年未复发;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妇科检查及B超有明显改善;有效:上述均有改善,但月经来时仍有不适感觉;无效:诸症经过治疗后均未见改善。
, http://www.100md.co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87例,痊愈28例,显效45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9%;B组92例,痊愈24例,显效42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腹痛”、“带下”、“不孕”、“症瘕”范畴。湿热蕴结为其主要病因,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盆腔组织增厚、黏连,形成包块,局部循环障碍,气滞血瘀,湿热与瘀血夹杂,导致病情加重;或随虚寒体质寒化而成寒湿凝滞,湿性缠绵,瘀血阻络则造成病情迁延难愈[4]。自拟方剂中,赤芍、丹参、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扩张局部血管,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利水泄热,有利于炎症的吸收、消散;红藤、败酱草、忍冬藤消炎解痉、镇痛通络。对气滞腹胀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理气止痛、活血通经,寒湿凝滞者桂枝、乌药、土茯苓,温经止痛、解郁散寒。
, 百拇医药
    中药保留灌肠针对其病机,清热,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或温化寒湿,通过局部用药直达病灶,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的浓度,又经长时间保留,药物可充分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改善局部疼痛与炎症症状,使附件组织黏连消退,包块缩小,较之单纯应用抗生素,弥补了长期西药治疗所致的耐药,有效地缩短了疗程,效果好,副作用少,提高了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57.

    [2]齐小蕾.慢性盆腔炎保留灌肠插管长度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4(3):78—7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8.

    [4]吕淑莲,徐哲,于凯旭,等.温阳化湿法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7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70.

    (收稿日期:2012—06—07)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钱进)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 盆腔腹膜炎(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