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感染预见性护理(2)
叩:患者可取坐在椅子上或侧卧在病床上,护士用手作勺状从下向上,自边缘到中央叩击患者的肺部,使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及痰栓松动,同时指导患者咳嗽便于将其排出。在叩击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量不能太大,要询问患者,以患者能承受叩击为限,力量也不能太小,否则不能达到排痰的目的,在叩击时要注意叩击的反复性及持续性。
翻:术后视病情对患者每1~2 h进行一次翻身,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肺部引流;翻身的过程中同时还要配合叩击及排痰;在临床上结合听诊及X线检查采取适当的体位。
咳:咳嗽是患者主动排痰的最有效方法,上述三项措施也必须配合有效的咳嗽才能达到排痰的目的。护士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再用力咳出,嘱咐患者用纸巾把口轻轻捂住,护士还要协助患者从两侧向切口方向稍用力按压,以减轻咳嗽时引起的疼痛,还要注意有效咳嗽的前提是咳前先深吸气,再用力咳嗽。
吸:术后有的患者痰液黏稠、咳嗽无力,痰液不能很好地被排出,此时,护士要使用吸痰器帮助患者吸出气管内的痰液,避免分泌物在气管内滞留,这对控制感染也是必要的,吸痰前要注意加大氧流量2~5 L/min,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每次吸痰前结合雾化和扣背效果更佳。
, 百拇医药
1.2.2.7 引流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是否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以防引流管阻塞,注意引流物的量、性质,当条件允许时应及早拔除引流管,以减少刺激膈肌及防止逆行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的例数,并计算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因其组织细胞等发生功能上的退变,也使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增多,又有很多严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1],肺功能差,手术麻醉及创伤等因素容易引起心肺功能异常,发生呼吸困难。胃肠道长期的疾病使得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降低,各种营养物质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患者多伴有明显贫血、低蛋白;高龄患者体质日渐衰弱,免疫功能降低;胃肠道手术后随着麻药药效的消除切口会出现疼痛,刺激腹肌变得紧张;由于术后胃肠道及腹腔引流等原因,使患者不敢咳嗽,使呼吸道分泌物滞留,严重者会合并肺不张,因此,该类患者肺部感染、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因此,加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相当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胃肠道手术,特别是上腹手术,往往造成膈下积液,放置上腹部引流管也容易刺激膈肌,引起反映性胸腔炎症,是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张的重要原因之一[3—4]。因此,患者术后体位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相当重要。以往患者术后长期取平卧位,本组患者麻醉清醒后6 h取半卧位,床头抬高从30°起逐步增加到45°并勤翻身,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腹部引流管除个别因病情特别需较长时间放置外,争取于72 h内拔出,以免长期对膈肌刺激及逆行感染。
, http://www.100md.com
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护士在手术前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指导患者有效的深呼吸、体位翻身促排痰的护理是避免或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对策,还能很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注重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练习,根据情况可行诱发咳嗽反射而促进呼吸道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如术后视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这样可以增加肺活量,避免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的发生,但因老年患者身体基础条件的限制,术后要注意活动度,防止意外。在患者术后疼痛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药物干预[5],使患者的疼痛减轻,并可以获得有效的休息,避免无力咳嗽的出现。
通过本组病例的研究显示,行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率、术后肺不张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之,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洪焕波,王淑琴,张好瑜.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10):55—57.
[2]余雄,吴崇杰.老年人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4,5(3):76.
[3]饶建华,吕凌,王平,等.腹腔引流在肝切除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4):303—305.
[4]刘志高,王宗喜,渠时学,等.腹腔引流在脾切除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河北医学,2010,16(9):1189—1192.
[5]蔡平.老年患者腹部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6):109—111.
(收稿日期:2012—06—13)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王兰荣)
翻:术后视病情对患者每1~2 h进行一次翻身,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肺部引流;翻身的过程中同时还要配合叩击及排痰;在临床上结合听诊及X线检查采取适当的体位。
咳:咳嗽是患者主动排痰的最有效方法,上述三项措施也必须配合有效的咳嗽才能达到排痰的目的。护士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再用力咳出,嘱咐患者用纸巾把口轻轻捂住,护士还要协助患者从两侧向切口方向稍用力按压,以减轻咳嗽时引起的疼痛,还要注意有效咳嗽的前提是咳前先深吸气,再用力咳嗽。
吸:术后有的患者痰液黏稠、咳嗽无力,痰液不能很好地被排出,此时,护士要使用吸痰器帮助患者吸出气管内的痰液,避免分泌物在气管内滞留,这对控制感染也是必要的,吸痰前要注意加大氧流量2~5 L/min,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每次吸痰前结合雾化和扣背效果更佳。
, 百拇医药
1.2.2.7 引流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是否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以防引流管阻塞,注意引流物的量、性质,当条件允许时应及早拔除引流管,以减少刺激膈肌及防止逆行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的例数,并计算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因其组织细胞等发生功能上的退变,也使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增多,又有很多严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1],肺功能差,手术麻醉及创伤等因素容易引起心肺功能异常,发生呼吸困难。胃肠道长期的疾病使得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降低,各种营养物质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患者多伴有明显贫血、低蛋白;高龄患者体质日渐衰弱,免疫功能降低;胃肠道手术后随着麻药药效的消除切口会出现疼痛,刺激腹肌变得紧张;由于术后胃肠道及腹腔引流等原因,使患者不敢咳嗽,使呼吸道分泌物滞留,严重者会合并肺不张,因此,该类患者肺部感染、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因此,加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相当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胃肠道手术,特别是上腹手术,往往造成膈下积液,放置上腹部引流管也容易刺激膈肌,引起反映性胸腔炎症,是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张的重要原因之一[3—4]。因此,患者术后体位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相当重要。以往患者术后长期取平卧位,本组患者麻醉清醒后6 h取半卧位,床头抬高从30°起逐步增加到45°并勤翻身,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腹部引流管除个别因病情特别需较长时间放置外,争取于72 h内拔出,以免长期对膈肌刺激及逆行感染。
, http://www.100md.com
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护士在手术前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指导患者有效的深呼吸、体位翻身促排痰的护理是避免或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对策,还能很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注重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练习,根据情况可行诱发咳嗽反射而促进呼吸道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如术后视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这样可以增加肺活量,避免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的发生,但因老年患者身体基础条件的限制,术后要注意活动度,防止意外。在患者术后疼痛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药物干预[5],使患者的疼痛减轻,并可以获得有效的休息,避免无力咳嗽的出现。
通过本组病例的研究显示,行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率、术后肺不张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之,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洪焕波,王淑琴,张好瑜.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10):55—57.
[2]余雄,吴崇杰.老年人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4,5(3):76.
[3]饶建华,吕凌,王平,等.腹腔引流在肝切除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4):303—305.
[4]刘志高,王宗喜,渠时学,等.腹腔引流在脾切除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河北医学,2010,16(9):1189—1192.
[5]蔡平.老年患者腹部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6):109—111.
(收稿日期:2012—06—13)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王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