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前列腺全器官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 讨论
3.1 前列腺的解剖特点及其CT灌注成像
不同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结构和方式不尽相同,其血流动力学状态亦不相同,但正常情况下均相对保持一定稳态。当组织或器官发生病变时,其微循环结构和方式均发生改变,从而使流入其内的血液速度、总量、滞留时间以及在组织液内的弥散方式等这一相对恒定的稳态均会发生改变,相应其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也会发生异常。CT灌注成像就是在人体注射造影剂后的一定时间段内不间断地对靶器官的连续扫描,通过监测注入人体血管内造影剂流入靶器官的浓度随时间改变,即通过对靶器官CT值随时间的改变进而对组织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的功能成像技术。文献资料说明CT灌注成像能较客观地反映器官、组织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其功能情况[1]。本组50例正常前列腺各功能灌注参数在不同年龄个体与群体均数无明显差异,其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保持一定相对稳态。这为CT灌注成像用于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正常成人前列腺由腺体和非腺体组织组成。腺体组织分三带,周围带70%,中央带25%,移行带5%[2]。在实际的影像诊断工作中,因移行带和中央带无明显分界而合称中央带。上述区域的辨认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多数PCa(68%)发生在周围带,而BPH通常发生在移行带[3]。正常前列腺的CT图像在常规CT平扫及增强上均难以辨认各区域的界线,因而难以鉴别在形态上均致前列腺外形增大的PCa和BPH。本组50例正常前列腺的CT灌注图像显示,其CT灌注原始图显示外周区密度均略低于前列腺中央腺密度,两者分界尚清楚,在其最高层面仅包括中央带;其灌注不同功能伪彩图像均为1级图像(表1),由其是BF、BV图能清晰分辨正常前列腺的中央带及周围带。这为鉴别PCa与BPH提供了发病部位的解剖基础。
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良恶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其微循环结构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改变。除变性、液化、坏死等病理改变外,绝大多数病变均会引起MVD的升高,而MVD的升高意味着有新生的微血管生成。但病变内微血管的生成会因病变性质的不同其数量和结构而有所区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