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消化道出血
编号:13741491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5
     【摘要】 目的:通过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经验,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入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对患者采取一系列内科治疗手段及内科常规护理后,70例患者中有46例痊愈,18例情况好转,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手术者4例,死亡2例。结论:合理全面的内科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护理; 康复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5-0074-02

    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其上称为上消化道[1]。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因素有:上消化道疾病、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急性大出血,病情较为危急,尤其是高龄和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死率相当高,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全面积极的内科护理对本病的预后及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饮食都与其预后息息相关。本研究报告发现细致全面的内科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其中男45例,女25例。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45.5±5.5)岁。上消化道疾病45例,门脉高压22例,胆道出血3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发热、血象升高、失血性休克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患者出血的诱因多为饮食不当。

    1.2 诊断标准

    临床上将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称之为上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呕血与黑便,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通过胃镜诊断。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并鼓励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同时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入院后使患者平卧,防止呕血时造成窒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需要做好通畅患者呼吸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迅速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氧疗保护缺血脏器的准备。当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时,应使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以保证头部供血,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呕血时,血液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患者都会在出血后出现吸收热,此时无需特殊处理,数天后体温会自动下降。当患者出现呕血与黑便时要及时记录出血量并密切观察休克指征,以便积极治疗休克,保证患者有一个稳定的心态面对疾病。
, 百拇医药
    1.3.2 核对药物 在药物的应用中存在着药物各种错用的情况,因此在医生开好医嘱后,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要对药物进行核对,护理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用药,例如止血药,需要掌握好止血药的药物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发现不合理的药物应用时,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同时对于药物的放置、标识及贮存应该了如指掌,在医嘱开出后及时、准确地给患者用药,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宝贵的时间。

    1.3.3 预防感染 首先要区分出血后的吸收热和感染所致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容易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系统感染,同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机体的防御能力明显下降也是感染的另一个因素。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常规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因为呕血后,口腔中残留大量血液,给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因此,常规给予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杀灭细菌,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另外,卧床患者要避免褥疮的发生,主要措施有:保持皮肤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总之有效预防感染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 http://www.100md.com     1.3.4 呕血、黑便的护理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护理工作者应该熟练地掌握这类症状的护理,呕血时主要注意防止血液进入呼吸道,以防患者窒息,因此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令患者轻咳将血痰咳出,同时注意患者的口腔护理。黑便患者应及时清理肛周血渍,便血次数多时可以在肛周涂红霉素软膏预防肛周感染,同时应该保持患者大便通畅[2]。患者出现呕血与黑便等症状时极易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情绪的稳定对病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此类症状的护理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

    1.3.5 饮食护理 不合理的饮食可以诱发并加重上消化道出血,因此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特别注意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教育患者合理饮食,主要包括:(1)急性大出血患者应禁食24~48 h以免对消化道产生刺激,引起再次出血,出血停止后应少食多餐,先进食流质,尽量避免进食过硬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2)对于长时间不能经口入食而采取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患者,护理时应注意:①配置营养液的过程要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②急性出血24 h内禁止滴入营养液,TPN的输液管需要每日更换;③每日应注意插管周围皮肤的消毒及外科换药;④仔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严格无菌操作。
, 百拇医药
    1.3.6 健康教育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一定要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活动,给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致病因素、诱发因素和日常的护理常识,详尽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如饮酒、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2]。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2 结果

    对患者采取一系列内科治疗手段及内科常规护理后,70例患者中有46例痊愈,18例情况好转,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手术者4例,死亡2例。

    3 讨论

    临床内科护理观察在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观察病情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同时完善的内科护理对患者的恢复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上消化道出血常急性起病,临床多表现为大出血,此时患者心理多较脆弱,容易紧张,失去治疗的信心,导致治疗失败。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需要从饮食、药物、症状、健康宣教等方面入手,细致全面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教育,临床经验提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认真观察,以及对疾病的健康宣教有助于减少和消除疾病的诱发因素,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增强护理意识,意识到细致全面的内科护理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出血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3-485.

    [2]辛世波.浅析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8):83.

    (收稿日期:2012-07-30) (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黄伟霞)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