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脑动静脉畸形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减轻,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的护理知识、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5-0100-0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于脑部病变部位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使得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从而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这种患者常出现颅内出血,如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导致的头痛及神经功能缺失等临床表现。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住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通过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67岁,平均41岁,15例患者全部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经DSA脑部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
1.2 治疗方法
首先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然后进行麻醉,麻醉方式各有不同,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局麻或全身麻醉,本组患者中14例采用局部麻醉,1例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行右股动脉经皮穿刺插管,行脑部血管造影再次了解畸形血管的大小、部位及血流表现,实行静脉肝素化,按1 mg/kg肝素给予首次剂量,然后每2 h补充半量,利用弹簧圈对畸形血管进行栓塞[1]。手术结束后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预防出血。
1.3 术后护理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一般护理 介入治疗拔管后穿刺点压迫30 min,利用绷带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患者送回病房后再用沙袋加压压迫穿刺点6 h,右侧肢体制动24 h,防止穿刺点出血。密切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情况,术后24 h密切注意右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远端皮肤的温度、感觉等。术后禁食6 h,待一般情况平稳后给予恢复饮食,禁食患者术后静脉营养治疗,待病情允许后改肠内营养。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绝对卧床3 d。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情舒畅。
1.3.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及四肢活动情况,每15~30 min记录一次,连续监测术后3 d。如患者血压偏高,术后应积极控制血压,防止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如血压较高者给予降压治疗,控制输液速度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水肿的发生。烦躁患者可予镇静治疗,镇静后可有效减少颅内压增高,同时加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的观察。
1.3.3 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1.3.3.1 穿刺点出血 右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常常发生在术后6 h以内,总结原因主要为术中穿刺点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损伤、全身肝素化后有出血倾向、穿刺点压迫不完全及术后压迫绷带松脱等有关。术后3 d内密切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术后嘱患者卧床3 d,本组未见穿刺点出血病例。
1.3.3.2 过度灌注综合征 主要原因为高血流量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后,邻近病灶部位长期缺少血流灌注的脑组织突然恢复正常的血流灌注,使的这一区域的脑部血管短时间内不能适应正常的血流供应。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严重时有脑部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可能,治疗时主要降血压、降颅内压。术后避免血压过高,逐渐使病灶周围脑血管适应新的血流灌注压。可使用药物控制血压。本组2例发生,经降血压治疗后恢复。
1.3.3.3 脑血管痉挛 本组15例中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主要原因为导管、导丝反复刺激供血动脉而出现脑血管痉挛,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肢体瘫痪等,术后用尼莫地平扩张血管,严格控制尼莫地平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而造成血压下降[2-3]。本组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症状,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恢复。
, 百拇医药
1.3.3.4 脑血栓形成 动脉插管后损伤血管内膜加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粘滞性的改变导致血栓形成。操作中要严格实行操作轻柔,避免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肢体活动情况,如确诊为脑血栓形成,早期可进行溶栓治疗。本组未见脑血栓的病例。
2 结果
15例患者中6例为完全栓塞,8例为大部栓塞,栓塞后血流减慢,畸形血管团影像变淡,1例为小部栓塞,栓塞后血流较前减慢。15例患者术后13例出现头痛、头昏症状较前明显减轻,2例患者术后仍有头痛表现,1周后较前好转。
3 讨论
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相比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有不少缺点,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已逐渐成为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首选[4],可以避免患者开颅手术的痛苦,对脑损伤小、恢复快、致残率相对降低。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掌握熟练的护理知识、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配合医生做好防治工作。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吴中学,王忠诚,戴建平,等.微弹簧圈栓塞脑动静脉畸形[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4):127-129.
[2] 杨铭,马廉亭,秦尚振,等.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并发症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3):147-150.
[3] 李英. 脑AVM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12):931-932.
[4] 梁建峰,伍建伟,何伟文.血管内栓塞脑AVM[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4):398-400.
(收稿日期:2012-08-16) (编辑:王春芸), http://www.100md.com(王赛月)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5-0100-0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于脑部病变部位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使得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从而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这种患者常出现颅内出血,如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导致的头痛及神经功能缺失等临床表现。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住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通过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67岁,平均41岁,15例患者全部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经DSA脑部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
1.2 治疗方法
首先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然后进行麻醉,麻醉方式各有不同,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局麻或全身麻醉,本组患者中14例采用局部麻醉,1例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行右股动脉经皮穿刺插管,行脑部血管造影再次了解畸形血管的大小、部位及血流表现,实行静脉肝素化,按1 mg/kg肝素给予首次剂量,然后每2 h补充半量,利用弹簧圈对畸形血管进行栓塞[1]。手术结束后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预防出血。
1.3 术后护理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一般护理 介入治疗拔管后穿刺点压迫30 min,利用绷带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患者送回病房后再用沙袋加压压迫穿刺点6 h,右侧肢体制动24 h,防止穿刺点出血。密切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情况,术后24 h密切注意右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远端皮肤的温度、感觉等。术后禁食6 h,待一般情况平稳后给予恢复饮食,禁食患者术后静脉营养治疗,待病情允许后改肠内营养。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绝对卧床3 d。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情舒畅。
1.3.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及四肢活动情况,每15~30 min记录一次,连续监测术后3 d。如患者血压偏高,术后应积极控制血压,防止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如血压较高者给予降压治疗,控制输液速度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水肿的发生。烦躁患者可予镇静治疗,镇静后可有效减少颅内压增高,同时加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的观察。
1.3.3 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1.3.3.1 穿刺点出血 右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常常发生在术后6 h以内,总结原因主要为术中穿刺点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损伤、全身肝素化后有出血倾向、穿刺点压迫不完全及术后压迫绷带松脱等有关。术后3 d内密切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术后嘱患者卧床3 d,本组未见穿刺点出血病例。
1.3.3.2 过度灌注综合征 主要原因为高血流量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后,邻近病灶部位长期缺少血流灌注的脑组织突然恢复正常的血流灌注,使的这一区域的脑部血管短时间内不能适应正常的血流供应。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严重时有脑部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可能,治疗时主要降血压、降颅内压。术后避免血压过高,逐渐使病灶周围脑血管适应新的血流灌注压。可使用药物控制血压。本组2例发生,经降血压治疗后恢复。
1.3.3.3 脑血管痉挛 本组15例中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主要原因为导管、导丝反复刺激供血动脉而出现脑血管痉挛,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肢体瘫痪等,术后用尼莫地平扩张血管,严格控制尼莫地平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而造成血压下降[2-3]。本组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症状,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恢复。
, 百拇医药
1.3.3.4 脑血栓形成 动脉插管后损伤血管内膜加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粘滞性的改变导致血栓形成。操作中要严格实行操作轻柔,避免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肢体活动情况,如确诊为脑血栓形成,早期可进行溶栓治疗。本组未见脑血栓的病例。
2 结果
15例患者中6例为完全栓塞,8例为大部栓塞,栓塞后血流减慢,畸形血管团影像变淡,1例为小部栓塞,栓塞后血流较前减慢。15例患者术后13例出现头痛、头昏症状较前明显减轻,2例患者术后仍有头痛表现,1周后较前好转。
3 讨论
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相比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有不少缺点,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已逐渐成为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首选[4],可以避免患者开颅手术的痛苦,对脑损伤小、恢复快、致残率相对降低。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掌握熟练的护理知识、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配合医生做好防治工作。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吴中学,王忠诚,戴建平,等.微弹簧圈栓塞脑动静脉畸形[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4):127-129.
[2] 杨铭,马廉亭,秦尚振,等.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并发症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3):147-150.
[3] 李英. 脑AVM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12):931-932.
[4] 梁建峰,伍建伟,何伟文.血管内栓塞脑AVM[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4):398-400.
(收稿日期:2012-08-16) (编辑:王春芸), http://www.100md.com(王赛月)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