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公害病与污染物 > 噪声污染
编号:13741370
儿科环境的噪声污染与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6
     【摘要】 针对儿科环境的噪声污染制定护理对策。分析噪声的主要来源及对医护人员的危害。针对存在的各种噪声,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儿科环境的噪声污染。提高医务人员对噪声危害性的认识,改善儿科环境,能有效减少噪声污染。

    【关键词】 儿科; 噪声污染;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6-0098-02

    噪声是指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判断定为不需要或有干扰的声音。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紊乱地混合在一起,其波形图线是一条没有规则的非周期性曲线。

    1 儿科门诊噪声来源级水平

    儿科门诊及病房患儿集中,噪声的主要来源:患儿由于疼痛和恐惧的哭闹声,其次是家长们对孩子哄劝或采取打、骂等强硬措施时由成人发出的高频率声音,再次是护士为安抚哭闹的小儿往往说话的声音也较大,还有包括心电监护仪、中心负压设备、病房传呼器、输液泵、推、拉仪器的声音等,有报道部分仪器产生的噪声水平[2],见表1。医护人员的交谈声也是噪声的一个主要来源,魏金平等报道在医生教学查房时的噪声可达65dB。
, http://www.100md.com
    2 噪声的特点

    声音以强度、频率、周期、持续时间等几项物理学参数来表示,强度以分贝dB(A)来表示,提高3 dB(A)意味着环境压力增加1倍,而降低3 dB(A)意味着环境压力减半。美国的环保机构提出:居住环境日间平均水平为55 dB(A)、夜间45 dB(A),医院日间平均水平为45 dB(A)、夜间35 dB(A)[3]。

    3 噪声的危害

    3.1 短时间噪声可能造成短暂的听觉阈值变化

    持续超过85 dB(A)的噪声可以对听力造成损害,如果噪声时间延长将造成持久的听觉阈值上升,长期接触高强度>90 dB(A)高频率噪声后就可能发生听力丧失[4]。儿科岗位噪声强度最高值为101.3 dB(A),最低为82.5 dB(A),均值为95.6 dB(A),与教科书中小儿哭闹时声级为100 dB(A)相近[5]。笔者于2009年3月对在儿科系统工作的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3名护士听力轻度减退,这3名护士在进入儿科临床工作前听力均正常,也无先天性耳病。
, 百拇医药
    3.2 噪声其他一些生理危害

    除了能对听力造成损伤外,还能造成其他一些生理危害:在神经系统,主要是周围神经兴奋性降低,使机体反应迟钝,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性格改变等。在心血管系统,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重者可致心律失常,诱发缺血性心脏病。噪声同时是导致睡眠不足的一项重要因素,超过50 dB(A)的噪声足够引起睡眠障碍,夜间噪声可改变睡眠模式,增加唤醒,影响心率。

    3.3 噪声最常见的心理反应

    在噪声源作用下可造成心理应激,噪声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烦恼,包括烦扰感、活动性受干扰以及头痛、疲倦和激动等症状[6]。噪声对人的认知过程有明显的损害,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心理也有不利影响[7]。

    4 防止噪声污染的方法
, 百拇医药
    4.1 提高有关噪声知识的教育

    护理人员保持良好心态,工作时不带个人情绪,提高自身素质,医生护士查房、访视时,尽量降低谈话声音,以对方能听到为适量。要求护士在说话、行动、操作中尽可能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不要在护士台或走廊大声呼叫同事。控制患儿家属探视人数,避免家属在病房内哭,劝陪护家属勿大声聊天,对家属提出的质疑给予耐心解释,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业余时间组织开展释压活动,减轻或消除噪声带来的负面影响。

    4.2 改善儿科环境降低噪声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给患儿放轻音乐或儿歌,门诊或病房墙壁贴一些卡通动画图片,适当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的哭闹声及持续时间。调节电话、病房传呼器的音量,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病房巡视,减少患者使用传呼器,以减少干扰。隔音罩可减少计算机和打印机所发出噪声,仪器的报警系统设计成柔和的提醒声。对科室内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及时涂润滑油,在购买新设备时,要把噪声的大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桌、椅、凳脚加橡胶垫,消除异常噪声。还可以在病房走廊、护士站放置盆栽,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吸收噪声的作用。儿科病房或门诊尽量应用声学设计,采用吸声及消、隔音的建筑材料。
, 百拇医药
    4.3 做好个人听力防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科室对进入儿科系统工作的每位护士监测基础听阈,记录归档,以后每年做一次听阈测试,并与基础听力图比较,以及时发现易感的个体[8]。一些试验表明每天补充25 mg硫胺素和400 mg硫酸软骨素,能促进代谢,防止噪声对听觉的损伤。多补充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有利于减轻噪声的损害[9]。另外,调研者还建议,对儿科环境进行间断的噪声监测来调整护理行为和护理环境,能为有效降低噪声提供有力的帮助[3]。护理人员自身要加强活动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佩戴具有降噪功能的耳塞,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这样才能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更好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魏金平,张力.ICU 噪音污染及对策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2.

    [2]陈锦秀,叶天惠,罗薇,等.新生儿监护病房噪音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22):1890-1892.
, 百拇医药
    [3]王莹,刘军,张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噪音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623-624.

    [4]Fraenkel R,Freeman S,Sohmer H.Use of ABR threshom and OAEs in dection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J].J Basic Clin Physiol Phamacol,2003,14(2):95-118.

    [5]余自强.自然科学[M].第2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7-67.

    [6]李静,刘玉馥.ICU的噪声污染与防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53-54.

    [7]苏小婷,毛静馥,王永权.试述噪音对人身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8,14(2):149-150.

    [8]杨黎星,蒋婉英.儿科噪声对护理人员听力的影响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91.

    [9]吴铭劝.室内噪声的危害与控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2):189-192., 百拇医药(王慕卿 陈惠英 詹陈菊)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公害病与污染物 > 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