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14
编号:13730761
胸腰段不稳定骨折融合手术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许立臣 刘沂
胸腰段骨折,短节段,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62例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行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伤椎椎体高度矫正情况、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情况、融合情况、(ASIS)分级及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的矫正率方面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年融合率94.1%;B组术后1年融合率60.7%,3例术后6个月发生断钉(P<0.05)。1年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比值和Cobb角矫正丢失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改善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椎间融合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短节段; 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4-0106-02

    胸腰段为脊柱损伤多发部位,严重胸腰段骨折损伤多为三柱损伤的不稳定型骨折,常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近年逐渐因其固定节段少,可得到与长节段相近的生物力学强度而被大多数学者认同,而在融合方式方面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方法为椎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这两种融合方法也成了争论的焦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2例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4例采取后路椎弓根钉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技术,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5~57岁,平均39.4岁。B组28例采取后外侧植骨融合技术,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22~57岁,平均38.6岁。A组JOA评分为(12.6±3.8)分,B组JOA评分为(12.4±3.6)分。A组脊柱后凸Codd角平均为(18.3±7)°。B组脊柱后凸Codd角平均为(17.9±6.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按照两种标准手术操作方法进行。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骨折椎体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上下椎体依次植入椎弓根钉,充分减压,适度撑开椎间隙。A组患者切除椎间盘组织及终板软骨,行椎间值骨融合。B组患者行横突间值骨及小关节突融合。术后两组患者均抗感染3~5 d,伤口引流24~48 h拔除,术后7~10 d开始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