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16
编号:13727280
CT影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及预后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6
     【摘要】 目的:探讨CT影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及意义,进而评价其预后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13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7例,女61例,年龄最小为出生2 h,最大40 d,平均(8.00±1.25)d。所有患儿定期随访时间为18~24个月。结果: 根据CT影像检查结果,138例患儿,轻度78例,占56.52%;中度29例,占21.01%;重度31例,占22.46%。随访复查显示:78轻度患儿CT检查全部恢复正常,29例中度患儿有局限性脑萎缩或脑萎缩表现;31重度患儿有较大范围脑软化、脑萎缩等后遗症残留。结论:CT影像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度敏感,特别是HIE早期不可缺少的首选检查方法,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对其作出正确的分度,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评估其预后及转归起积极作用。

    【关健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影像;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6-0061-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近期死亡和远期致残的一种高危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二级以上医院已普及CT检查设备,在医学影像学而言,CT对急性期HIE是一种最敏感的必备检查手段,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及病变分度信息,为此收集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资料完整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及CT影像诊断的138例HIE患儿,均为足月产,其中男77例,女61例,年龄最小为出生2 h,最大40 d,平均(8.00±1.25)d。检查方法:使用东芝Asteion螺旋CT,全部病例均为平扫,扫描条件:管电流200 mA,管电压120 kV,时间1秒,矩阵512×512,窗位35 HU,窗宽80 HU,层厚5 mm,层距5 mm,以OM线为基线,标准颅脑扫描体位;临床镇静后扫描或患儿睡熟后进行平扫,扫描以螺旋扫描为主,单层扫描为辅,尽量缩短检查时间,避免接触过多射线。

    1.2 诊断依据及分度

    根据郭启勇[1]主编《实用放射学》分轻、中、重三度,轻度: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在两个脑叶内;中度:低密度区范围超过两个脑叶,但不累及全部大脑半球,灰白质模糊;重度:广泛性弥漫性白质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中重度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脑实质内出血。

    1.3 随访复查

    轻度HIE及部分治疗后无症状的中度HIE原则上不需要复查。本组病例随访18~24个月,期间视病情及分度情况进行不同时段追踪复查,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半年或1年后复查,避免频繁、过多接触射线。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轻度78例,占56.52%,CT值为20~22 HU;中度29例,占21.01%,CT值为17~19 HU;重度31例,占22.46%,CT值为14~16 HU;出现不同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占62.32%,脑实质出血25例,占18.12%;随访18~24个月,轻度组基本恢复正常CT表现;中、重度组不同程度脑萎缩55例,占39.86%,脑软化33例,占23.91%,脑积水37例,占26.81%,重度组患儿中死亡3例,占2.17%。

    3 讨论

    3.1 病因及病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脑损伤的主要疾病[1],主要病因为窒息,由于缺氧引起的脑损伤,轻度可恢复,中、重度脑损伤多留有后遗症,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癫痫等;病理改变: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基底核大理石样变,旁矢状窦区脑损伤,局灶性或多灶性脑梗死,脑室旁白质软化。

    3.2 CT影像诊断与分析

    HIE 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脑质内低密度改变,根据诊断依据分为三度:轻度脑白质低密度改变不超过两个脑叶,本组78例中,分布均以额叶为主,CT值20~22 HU,无明显占位效应及脑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本组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中度:本组29例中,脑白质低密度分布超过两个脑叶,均未累及全部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密度正常,平扫CT值17~19 HU,可伴有不同程度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以轻度为主;重度:本组31例中,脑白质均呈广泛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占位效应明显,平扫CT值14~16 HU,脑出血量均较中度组多,基底节区低密度改变2例。本组病例所示:HIE首先累及额顶叶,再向颞枕叶发展,病变基本呈双侧对称性分布。

    3.3 CT影像在HIE中的应用价值

    CT值的改变是HIE最主要的诊断依据,CT值的变化为病变分度提供诊断信息:(1)首先是明确病变的存在、病变部位、累及的范围,从而评价病变分度;(2)CT影像是HIE最敏感首选的检查方法,主要原因是急性脑出血性病变灵敏度比其他检查高,是一种既经济又最直接的检查方法;(3)能明确出血的性质是脑实质出血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它在定性及定量中起关健作用;(4)能直观地了解脑室系统、脑池受压程度;(5)对评估预后及追踪其转归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4 HIE预后评估及转归

    本组78例轻度患者中,CT影像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经积极综合性治疗并随访复查,从CT影像的角度上基本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无明显脑萎缩、脑软化等后遗症出现;29例中度患者中,轻度脑萎缩表现24例,局部软化灶12例,轻度脑积水15例,随访复查18~24个月,CT影像征象恢复正常10例,部分改善19例;31例重度患者中,脑萎缩31例,脑软化21例,脑积水22例,死亡2例,随访复查,除死亡病例外,仅脑萎缩及脑软化略有改善,CT检查未发现完全恢复病例。对于重度者追踪复查24个月时间可能过短,因3岁以内婴儿大脑处在发育活跃阶段,李长泓等[2]最长随访时间为3~5年,复查部分外部性脑积水恢复正常,这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HIE是儿科较多见病例,众所周知,MRI在脑出血性病变急性期的诊断上有一定限度,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在本组病例上无重要临床意义[3],而CT影像对脑出血性疾病急性期非常敏感,即使少量出血均能显示,所以CT影像在本组病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及早发现、指导临床及早治疗,尽量减轻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对评价其预后、追踪其转归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7-219.

    [2]李长泓,程天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表现与预后关系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5):314-315.

    [3]李敏,许杨勇,尹映仪.新生儿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5-87.

    (收稿日期:2013-03-27) (编辑:程旭然), 百拇医药(侯文光 陈晓明 林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