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2948
CT导引下颅内血肿的双针穿刺术与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挽救脑出血患者生命及最大限度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量大于30 ml,身体无其他疾病,体感诱导电位(SEP)在使用甘露醇后得到改善者,进行CT导引下颅脑穿刺术。结果:术后1周,意识改善明显110例(55%),不明显4例(2%);肢体功能明显改善178例(89%),轻度改善20例,无明显改变1例。6个月临床效果:79%功能基本正常,10%轻度残疾,9%长期卧床,2%死亡。结论:CT导引下颅内血肿穿刺术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血肿消融术,可以发现术中的再出血,可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并可指导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

    【关键词】 脑出血; CT导引; 穿刺术; 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41-02

    CT导引下颅脑穿刺术,可以直接观察血肿消除情况,并可发现术中的各种危象及再出血的情况[1-2],能够及时地进行对症处理,最大程度地挽救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对下一步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经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脑出血的200例患者,其中男136例,女64例,意识障碍较轻38例,昏睡20例,严重意识障碍106例,昏迷36例,年龄29~83岁;均于入院后,首先使用甘露醇200~300 ml,并分别测定使用前后的体位诱发电位(SEP),观察是否有明显的改变。

    1.2 方法

    1.2.1 扫描机及穿刺针的选择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slice CT扫描仪,横断面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FOV 25 cm,矩阵256×256,所有患者均采用双针穿刺定位,均采用18G的套管针进行穿针引流。最好用碳纤维针,以减少CT图像的伪影,采用KEHOM-RING引流管。

    1.2.2 穿刺方法及部位 根据需要将患者置于扫描床上处于最佳体位,然后进行扫描定位,在血肿最大径下一层面及上一层面各标出最佳穿刺点。进行常规准备的无菌手术单并暴露进针区,与头皮进针点进行局麻后,作2~4 cm的皮肤切口,用环钻进行颅骨钻孔并暴露硬脑膜,切开硬脑膜并出血后,将套管针从钻孔中推入,边进针边观察进针的CT扫描图片,看套管针是否位于血肿内,如未能达到目的,将针迅速退出,从钻孔中重新调整角度后,再进行穿刺。切忌不退针,直接调整角度,这将引起更大的损伤[3-4]。 CT扫描检查针尖位置,达到最佳位置后,两针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即血肿的前上1/4,后下1/4,此时开始抽吸。穿刺点的选择主要根据血肿的部位。采用额前途径,亦可用经颞叶或顶叶,后颅窝血肿应在于相应部位的侧方或侧后方进针;俯卧位最好采用全麻,否则易影响呼吸,导致死亡。

    1.2.3 术前准备 CT扫描机的简单消毒,头皮准备及镇静,镇静剂可用安定与镇痛新15~45 mg静脉内注射。术中控制血压,最好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40 mm Hg。

    1.2.4 抽吸要求 多数情况下,可将穿刺点选于血肿的前1/2和后1/2的中心处抽吸,如较困难,可将穿刺针回撤少许,此时抽吸较容易,而对于较大血肿,针尖位于血肿的外围部位效果更好一些,探针侧向内抽吸,这样可减少血管的损伤,抽吸过程中,间断地进行CT扫描,以获得完整的实时资料,当观察到脑室复张和中线结构恢复时,停止抽吸。改用溶栓液化冲洗后,再抽吸。一般认为将血肿抽吸达到90%以上为最佳。抽吸结束后,将引流导管外端引出,钻孔内放置含抗生素的明胶海绵,缝合伤口,再进行 CT扫描,以对照血块大小及血肿内导管的位置[5-7]。

    2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内囊受压者占30%,内囊未受压者43%;脑叶出血20%,丘脑出血占12%,小脑出血占10%,脑干出血占5%,在进行CT导引下穿刺术后,血肿清除率达97%以上,相关意识障碍改变较明显,脑组织坏死灶较小,平均治疗约20 d,癫痫发生率为2%。

    3 讨论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一般起病急剧、变化较快、多伴有意识障碍和偏瘫,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后遗症状明显,30 d内死亡率为20%~38%,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需要是靠血肿自身的吸收,而不能有效的治疗及根治,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大多的临床工作者,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明显的后遗症。通过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在使用甘固醇降颅压之后,体感诱发电位有明显改善时,应尽快对患者实行穿刺术,以获得好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CT导引下的颅内血肿穿刺术是一种高效直观、安全、可靠的新兴介入技术,可使颅内出血急性期的病死率大大降低[8-11]。据笔者所在医院统计31%的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内可以准确无误地将血肿吸出,一般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双针基础上,一次可将血肿吸出90%以上,这样可以使颅内压力减轻程度更大一些,而不会发生明显的脑疝,周围坏死组织物的吸出,也有利用脑组织的尽快修复,减少坏死组织物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双针定位穿刺抽吸,与单针比较有如下优点:(1)清除坏死残余组织较多;(2)引流流畅;(3)术中的抽吸力小,不会使脑组织误伤;(4)血肿抽吸面积大;(5)临床效果明显[12-14]。

    参考文献

    [1]慕容洋洋,吴丹,江山.影响颅内血肿CT导向穿刺术的因素与分析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1):31-33.

    [2]佟湛,荣阳,荣根满.急性自发性脑实质出血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72-73.

    [3]侯荣林,荣阳,荣根满.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迟发呈现影像改变的进展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77-79.

    [4]高俊,荣阳,杜宏利.脑囊虫CT、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与前瞻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86-89.

    [5]邹建国,荣阳,荣根满.脑转移瘤CT诊断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7,4(3):3-4.

    [6]许德生,韩修龄,王德柱.CT导向活检定位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3):20-23.

    [7]佟湛,荣阳,荣根满.结核性膜炎并发脑梗死的CT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44(5):103-105.

    [8]张军,赵惠德,付志民,等.CT引导经皮肺活检组织检查的应用价值[J].中国影像技术杂志,2009,25(3):168-169.

    [9]王成义,荣阳,荣根满. 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82-83.

    [10]Kaufmanns H H,Herschberger J E,Maroon J G,et al.Mechanical aspiration of hematomas in an in vitro model[J].Neurosurgery,1989,25(3):347-349.

    [11]Kopitnik T.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Innovative new techniques for decompression[M].In Batjer HH(ed):Cerebrovascular Disease.Phlladelphia:Lippincott Raven Publlshers,2009:641-647.

    [12]尚克中.中华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1-209.

    [13]冯亮,陈君坤,卢兴旺,等.CT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61-363.

    [14]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05-609.

    (收稿日期:2013-09-30)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李宝然 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