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2期
编号:13142711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5日 刘晓岚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4.2 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体会

    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存在一个自然的腔隙,这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基础。手术关键是确定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在腰骶段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大多被最长肌表层内侧的肌纤维覆盖,无法直接看到,而在胸腰段多裂肌与最长肌几乎平行,肌间隙较容易找到。后正中切口进入后,向两侧潜行分离胸腰筋膜,在T11~L2节段旁开1.5~2 cm用电刀纵向切开胸腰筋膜筋膜,节段越低该间隙离正中越远,近似八字形。找到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后,用手指钝性分离,小S拉钩牵开,少许剥离即可显露上关节突与横突的交界,用人字嵴定位法完成置钉。一般肌间隙比较容易分离,如分离困难,则需重新定位肌间隙。置钉过程中,肌间隙入路相对于后正中入路肌肉的回缩力小,不需行持续的强力牵拉即可清晰显露上下关节突,并可轻松把握外展角度,置钉方便。

    4.3 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优点

    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在术中需广泛剥离双侧椎旁肌,切断了多裂肌在棘突的起点,易致术后肌肉的瘢痕愈合,可能降低了多裂肌的收缩功能,使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5]。同时,肌肉的广泛剥离,也可能破坏了肌肉深面的脊神经后内侧支的分支,使得术后发生失神经支配[6]。而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显露过程是在肌间隙中完成,不需剥离椎旁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