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创伤性脑梗死治疗临床疗效研究(2)
外伤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梗死病变机制均属于缺血性[16]。CT和MRI对明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肯定价值。尤其是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发现颅脑损伤后3 h伤区脑组织即呈缺血性改变,于伤后24 h达高峰,故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应强调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脑微循环,纠正脑缺血,减少继发性脑损害[17]。在临床救治工作当中,针对复合伤患儿,有失血性休克征象的,其抗休克代偿能力差,早期不主张大量应用脱水药物,根据婴幼儿本身颅骨发育特点,尤其颅骨骨缝未愈和,代偿空间大。治疗过程中,可监测囟门压力决定;梗塞时间较成人延迟,常发生2 d内,少数可达数周,这可能与婴幼儿大脑尚在发育阶段、颅缝闭合不全有关;早期发现早期给予规范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总结患儿脑梗死救治方面的经验:主要是在监测颅内压力情况下,保持足够脑灌注压,降低血粘滞度。Eberle 等[18]发现,通过去骨瓣减压术[19]治疗颅脑损伤后顽固性颅内高压,生存率可达74.4%,并且41.9%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本文总结既往抢救具体措施如下:针对中线结构移位明显、弥漫性脑肿胀、甚至脑疝患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