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2)
第1页 |
参见附件。
另一种是介入治疗,通过向阻塞的血管内安放支架,将一个微小的网状合金管装在带有压缩球囊的导管上,将球囊扩张撑开支架,直接开通血管,使局部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起到快速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之目的。通过置入的支架撑开闭塞的冠状动脉,迅速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充分血液供应,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冠脉造影技术可明确血管阻塞位置、梗阻情况,从而准确有效地再通血管[7]。介入治疗后还需进行后续的抗凝、调脂治疗,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支架局部发生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同时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延缓或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但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方法,对医疗硬件设施和术者技术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较昂贵,因此在基层医院和一部分综合性医院尚不具备开展介入治疗的条件。置入支架后还需进行后续的抗凝治疗,防止再次梗死。目前介入治疗尚不能完全替代静脉溶栓治疗[8-9]。不论是介入治疗还是溶栓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对患者的预后都是十分重要的,延误了抢救时间,心肌会发生不可逆坏死,此时再进行治疗效果较差。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与梗死面积大小、并发症有较大的关系,相当一部分患者并非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本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