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产妇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3)
第1页 |
参见附件。
为提升产后出血防控效果,产科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做好产后出血防治准备工作,明确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产程中积极展开临床干预,控制产程时间、避免产妇过度疲劳;指导产妇规范进食和休息;若产妇产程较长,则强化能量供给,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必要时可导尿、输液和使用镇静剂;第二产程,避免胎头过快娩出,从而降低软产道损伤率;第三产程重点控制出血量。另外,要在胎盘娩出之后反复检查胎膜和胎盘的完整性,观察是否有产道损伤和副胎盘,避免因医务人员的疏忽未而引发产后出血。剖宫产前要注意有无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术中根据出血原因及时对应处理,积极防治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剖宫产率。考虑到产后出血多集中在产后2 h,妇产科人员要强化产后2 h的临床观察工作,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准确查找原因,针对性干预,快速止血和补充血容量、对抗感染、预防休克[10]。
本研究中,剖宫产、经产妇、多胎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初产妇及单胎妊娠产妇(P<0.05);宫缩乏力是首要引发产后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P<0.05)。分娩方式、产次、是否多胎及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均为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