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参苓白术散
编号:13657588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门诊患者,结合中医辩证,予以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结果:治疗1~3个疗程,停药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82.2%。结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参苓白术散; 四神丸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39-0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1-2]。在我国,IBS患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就诊的比例达20%~50%[3]。临床以腹泻型(IBS-D)最为常见[4]。笔者于2010-2012年以加减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辨证治疗IBS腹泻型(IBS-D)2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28例。其中男6例,女2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2岁,平均41岁;病程6~72个月,平均23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1,5-6]。

    1.2.1 临床诊断 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3 d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各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1)排便后症状改善;(2)发作时伴排便频率的改变;(3)发作时伴粪便性状的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

    1.2.2 以下症状可支持诊断 (1)每周<3次排便,或每天>3次排便;(2)粪便为糊状/稀水样或块状/硬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的支持诊断为:至少25%的排便为糊状粪或水样粪,且硬粪或干球粪<25%的排便);(3)排便费力;(4)排便急迫感或不尽感;(5)排黏液;(6)腹胀。
, 百拇医药
    1.2.3 相关检查指标无器质性疾病 无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等异常的证据。如:血、尿、便常规、细菌培养及大便潜血阴性;肝、胆、胰腺、肾功能、血糖及B超正常;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X线钡餐灌肠及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等。

    1.2.4 结合中医辨证 属实、热证者不列入本组治疗观察病例。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方以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炒党参15 g、茯苓12 g、焦白术20 g、炒山药15 g、砂仁5 g、薏苡仁15 g、肉豆寇6 g、补骨脂10 g、五味子6 g、木香10 g、白芍10 g、焦山楂15 g、麦芽15 g、炙甘草5 g。如腹胀明显,加佛手10 g、厚朴10 g;纳差加神曲20 g;久泄不止,中气下陷加葛根10 g、升麻10 g。每日1剂,浸泡后煎沸取汁20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14剂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束后,停药2个月后判断疗效。
, 百拇医药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粪便性状接近正常或便秘减轻;无效:症状无减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过程异常无改善。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

    2 结果

    治疗1~3个疗程结束后,停药2个月后判断疗效,结果显示,治愈15例,占53.6%;好转8例,占28.6%;未愈5例,占17.8%。总有效率为82.2%。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等异常)的证据[7]。
, http://www.100md.com
    由于IBS无明确的病理生理改变,缺乏严格、实用、敏感性及特异性强的诊断标准,因此目前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在满足IBS的诊断标准患者中,仅有低于1%的患者存在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及感染性腹泻的可能,其器质性疾病的患病率与普通人群相近[8]。因此对于不伴有报警症状、体征者(如: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并非必需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可考虑推荐血常规、血沉、CRP等低廉、易行的检查[9]。对于年龄≥40岁者,则通常建议肠镜、钡灌肠、大便潜血实验等检查[5]。随访中应注意任何症状、体征的变异。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属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并与脑-肠轴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10]。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1]。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在我国社区人群患病率约为5.7%。由于本病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其中约22%的患者曾寻求医疗帮助及治疗,并为此花费了较多的医疗费用[12-17]。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药物等治疗虽对IBS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副作用大,适应范围狭窄等问题。汪红兵等[4]通过一项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评价与比较后认为,中药治疗IBS-D较西药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IBS-D临床常以“腹痛、腹胀、腹泻等为主症”,中医学一般将其归属于“泄泻”、“腹痛”等范畴。病因主要与情志失调、外邪内侵、素体虚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几个方面有关。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其病位在大肠,脾失健运是关键。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故以虚证居多,脾虚则是首要因素,并与肾阳亏虚密切相关。肾为胃关,主命门之火,开窍于二阴。肾阳不足,则不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则可“令洞泄不止”。正如《景岳全书》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治疗以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以四神丸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百拇医药(王志军)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参苓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