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1)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必要防护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6月4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后发生可疑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常见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产生原因。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发生畏寒、发热等不良反应3例,胃肠道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静脉炎1例,眼充血、头痛1例,过敏性休克2例。其中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产生的不良反应高于第一、四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要注意给药方式、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使用时,特别是用药30 min前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用药反应,发生可疑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127-02
, http://www.100md.com
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其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细胞壁,在细菌繁殖期将细菌杀死,起到强抗菌功效[1]。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性强,几乎对人类无毒性,是一种被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为进一步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素的应用安全性,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6月发生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3岁。
1.2 调查方法
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情况,研究其选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器官-系统。(2)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和药物种类所产生不良反应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器官-系统
本研究中,40例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占67.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占15.0%,其他不良反应7例,占17.5%。所有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均进行对症治疗,未发生患者死亡情况。
2.2 不良反应发生与药品种类及给药方式的关系
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对第一代药物产生不良反应5例,占12.5%,对第二代药物产生不良反应17例,占42.5%,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18例,占45.0%,其中加酶抑制剂的有3例,无第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0例不良反应中仅有两例为口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第二、三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高于第一、四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口服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随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应用稳定性、安全性也成为广大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因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特性和专属成分,其相对起青霉素类药品致敏率较低,理论上认为临床应用较安全,但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进行,临床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断增多,在临床运用中,其可疑不良反应上报的例数有所增加[2]。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其他不良反应7例。经过对患者的积极救治,未发生患者的死亡案例。但是相关研究文献中称,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的患者占所有不良反应患者的10.0%,其比例相当高,因此,临床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应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给予重视[3]。
3.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3.1.1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通常伴有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4]。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引起的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症状,即出现皮炎、皮疹、瘙痒等不良过敏反应。本研究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占比67.5%,是所有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的。
3.1.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相关资料证实,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肠道、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5.1%左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患者症状表现较轻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若较重则要给予必要药物对症处理,缓解症状[5]。本研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之所以高于相关资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调查患者中儿童和老人所占比例大,其本身消化系统弱,易发生不良反应。
3.1.3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相关研究称,静脉滴注头孢唑啉及头孢哌酮,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心慌、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产生房颤,在停药后应用VC级硫酸镁处理症状可消失[6]。本研究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3例,占比7.5%。
, 百拇医药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还会引起血糖代谢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但通常症状较轻,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3.2 不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
有研究指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7-8]。这是因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在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抗菌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对于患者的致敏成分也较低,更具有安全性。而本研究中,第二代药物产生致不良反应17例,占比42.5%,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18例,占45.0%。第二、三代药物的不良反应率高,这是因为,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均受限制,且临床选用第二代抗菌药物-头孢呋辛、第三代抗菌药物-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较常见,所以,第二、三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高。, 百拇医药(吴培钿 郭海花)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127-02
, http://www.100md.com
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其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细胞壁,在细菌繁殖期将细菌杀死,起到强抗菌功效[1]。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性强,几乎对人类无毒性,是一种被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为进一步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素的应用安全性,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6月发生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3岁。
1.2 调查方法
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情况,研究其选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器官-系统。(2)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和药物种类所产生不良反应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器官-系统
本研究中,40例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占67.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占15.0%,其他不良反应7例,占17.5%。所有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均进行对症治疗,未发生患者死亡情况。
2.2 不良反应发生与药品种类及给药方式的关系
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对第一代药物产生不良反应5例,占12.5%,对第二代药物产生不良反应17例,占42.5%,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18例,占45.0%,其中加酶抑制剂的有3例,无第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0例不良反应中仅有两例为口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第二、三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高于第一、四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口服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随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应用稳定性、安全性也成为广大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因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特性和专属成分,其相对起青霉素类药品致敏率较低,理论上认为临床应用较安全,但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进行,临床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断增多,在临床运用中,其可疑不良反应上报的例数有所增加[2]。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其他不良反应7例。经过对患者的积极救治,未发生患者的死亡案例。但是相关研究文献中称,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的患者占所有不良反应患者的10.0%,其比例相当高,因此,临床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应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给予重视[3]。
3.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3.1.1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通常伴有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4]。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引起的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症状,即出现皮炎、皮疹、瘙痒等不良过敏反应。本研究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占比67.5%,是所有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的。
3.1.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相关资料证实,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肠道、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5.1%左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患者症状表现较轻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若较重则要给予必要药物对症处理,缓解症状[5]。本研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之所以高于相关资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调查患者中儿童和老人所占比例大,其本身消化系统弱,易发生不良反应。
3.1.3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相关研究称,静脉滴注头孢唑啉及头孢哌酮,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心慌、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产生房颤,在停药后应用VC级硫酸镁处理症状可消失[6]。本研究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3例,占比7.5%。
, 百拇医药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还会引起血糖代谢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但通常症状较轻,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3.2 不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
有研究指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7-8]。这是因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在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抗菌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对于患者的致敏成分也较低,更具有安全性。而本研究中,第二代药物产生致不良反应17例,占比42.5%,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18例,占45.0%。第二、三代药物的不良反应率高,这是因为,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均受限制,且临床选用第二代抗菌药物-头孢呋辛、第三代抗菌药物-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较常见,所以,第二、三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高。, 百拇医药(吴培钿 郭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