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
编号:13656252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方法: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8例,治愈3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结论: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147-02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初潮后不久的未婚少女,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6~12 个月,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发病率报道不一,为43%~90%[1],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工作。自2006年5月-2009年5月间,笔者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未婚未孕,均无性生活史,治疗前均进行肛诊、妇科B超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年龄14~25岁,平均19岁 ;病程6个月~5年,平均48个月;痛经程度分级:轻、中、重度者分别为17例、32例和19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2]。(1)中医诊断标准:经期或月经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伴有其它不适,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者。证属先天脾肾两虚,后天寒凝血瘀。症见月经前、后小腹隐痛,空坠不温;经期小腹胀痛,得热则舒,血下痛减,舌质黯、脉细或沉紧。(2)西医诊断标准:经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女性。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经前一周以疏肝益肾,理气温经为主要法则,主要方药组成为熟地15 g,枸杞15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6 g,郁金10 g,柴胡6 g,酸枣仁15 g,仙灵脾15 g,肉桂6 g,菟丝子15 g,杜仲15 g,炙甘草6 g。经期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法,方药组成主要为当归10 g,川芎6 g,白芍10 g,红花6 g,姜黄12 g,益母草30 g,牛膝12 g,五灵脂10 g,炒蒲黄10 g,桃仁10 g,乌药9 g,制附片6 g,肉桂6 g,血余炭10 g,川楝子12 g。在经期末以后以健脾养血,益肾调经为主,主要方药为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0 g,黄芪25 g,当归10 g,熟地10 g,川芎6 g,白芍10 g,鹿角霜10 g,菟丝子15 g,阿胶10 g,陈皮10 g,炙甘草6 g。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1.3.2 穴位注射 于月经第1天或痛经最剧时,取6.5号注射针头刺入患者双侧三阴交穴位,至局部有酸胀感,回抽无血时,注入维生素K3针,每穴1 ml,每个月注射1~2次。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 百拇医药
    1.3.3 经期调护及注意事项 (1)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采取鼓励性、安慰性语言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以及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首先是向患者进行病情分析,要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消除各种焦虑情绪,以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其次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及规律的生活起居,经期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并交代家属和亲人对患者应多关心体贴,使之能保持心情愉悦,消除焦虑、紧张情绪。(2)饮食护理:经期冷刺激对原发性痛经影响尤为明显,嘱患者注意经期卫生和保暖,应多饮开水及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避免进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愈: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停药3个周期未复发;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2]。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68例,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平均1.5个疗程。随访时间6~24个月,按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治愈3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不是由于盆腔、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确切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发病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和血流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有关[3-4]。前列腺素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可以导致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子宫缺血、缺氧、厌氧代谢物积贮和刺激疼痛神经元而产生剧烈疼痛。原发性痛经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发病主要是因肾气未充,冲任不足或失调,或起居不慎,或为寒湿所侵,邪客于胞中,乃致经脉郁阻,气血瘀滞,冲任、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痛经。《诸病源候论》即谓:“妇人月水来腹痛着,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瘀滞可引起冲任气血失调,使胞宫失于濡养,虚实互见,致痛经反复不愈。本病的病位在冲任与胞宫,反映在气血。无论是六淫内侵,还是脏腑功能失调,只有导致气血运行失调,冲任、胞脉瘀阻方能引起痛经。因此笔者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痛经的主要病机。
, 百拇医药
    西医治疗主要依赖非甾体抗炎药及环氧化酶2抑制剂。尽管大多数可有效缓解疼痛,但仍有约20%~25%的患者治疗无效,且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性和并发消化道溃疡、月经紊乱等副作用。另外,避孕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虽然有一定临床效果,但对于青春期少女患者往往难以接受[5]。而传统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却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发病原因及病机,治疗主要从“瘀”,“寒”,“虚”入手,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温经散寒。寒邪是致胞脉瘀阻的主要原因,寒凝血脉则泣而不行,脉络不通,通过温经散寒促进血液正常运行,寒邪消除,则脉络畅通。二是化瘀止痛。通过活血化瘀之法消除阻碍气血流通的病理产物瘀血,则气血运行无阻,冲任、胞脉得养“通则不痛”。三是益肾调经。补肾益气能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改变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运行,有利于驱除寒邪。研究认为,肾与冲任关系密切,肾虚是痛经发生的直接和重要因素,气虚瘀阻是其重要病机,从补肾益气化瘀法入手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但临证中往往虚实夹杂,因此治疗上要重视辩证分型和掌握用药时机。笔者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配合维生素K3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时间第一阶段从经前一周开始,持续用药至经期开始,采用疏肝益肾,理气温经为主要法则。第二阶段从经期开始或痛经发作时至经期末,针对病因,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法。且痛经发作时配合维生素K3三阴交穴位注射进行对症治疗。第三阶段在经期末以后宜采用健脾养血,益肾调经之法,利用中药在排卵期促进阴阳顺利转化,协调阴阳,维持经前期阳长至重,以利于行经期转化。这对于少数病情反复,疼痛程度重,病程长的患者,更应提倡非经期扶正培本,增强体质,治疗未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6-7],当归、白芍、肉桂等的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醋酸刺激引起的子宫痉挛。此外,当归、川芎、蒲黄等药物能不同程度地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或血流状态和子宫平滑肌的缺氧状态,降低前列腺素的的兴奋作用,从而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百拇医药(戴华平)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