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临床应用评价(2)
1.2.2 口服阿昔洛韦组 口服阿昔洛韦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进行治疗。阿昔洛韦片由丽珠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20013195),0.8 g/次,5次/d,连续使用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疱止时间、结痂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皮损消退时间、VAS评分。
1.4 评价标准
(1)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的水疱完全结痂,无疼痛;②显效:患者75%的水疱结痂,疼痛轻微,且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③有效:患者50%水疱结痂,疼痛中等,虽然患者可以忍受,但是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④无效:25%的水疱结痂,疼痛较为严重,且需要使用镇痛药物[5]。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VAS评分标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低[6]。
, 百拇医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静脉阿昔洛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60/65)明显高于口服阿昔洛韦组的73.44%(4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静脉阿昔洛韦组的疼痛缓解时间、疱止时间、结痂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皮损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口服阿昔洛韦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口服阿昔洛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侵入患者的脑及脊神经,可因此引起单个或者多个周围神经节细胞变性,属于炎症性疾病的一种,且带状疱疹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疼痛,一旦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案应用不佳可导致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快速、足量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带状疱疹以及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键。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带状疱疹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阿昔洛韦能够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及合成过程达到抗病毒效果[7]。但是阿昔洛韦多为口服,其生物利用度较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较高[8-10]。因此为了克服口服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低的特点,本组研究观察改口服阿昔洛韦为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用以观察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效果。
本组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阿昔洛韦的患者,这可能与阿昔洛韦通过静脉注射能够迅速提升机体的血浆浓度,提高阿昔洛韦的抑制病毒复制与合成的能力。通过观察疱止时间、结痂开始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和皮损消退时间,笔者发现,静脉注射阿昔洛韦能够显著地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皮损情况,提示临床医师在带状疱疹严重患者治疗中应用静脉阿昔洛韦注射,可以显著地提高带状疱疹的治疗有效率。目前对于抗病毒药物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主要发病因素在于带状疱疹病毒,作为一种嗜神经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能够侵害患者的脊髓后索,导致炎症反应,进而损伤机体周围神经。与此同时,带状疱疹病毒还能够影响周围神经的阈电位,引起周围神经对外界刺激过敏[11]。从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来看,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能够降低神经痛[12]。本组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阿昔洛韦较口服对静滴带状疱疹神经痛更为有效,且静脉注射阿昔洛韦不仅能够减少疼痛相关时间,还能降低疼痛程度,这与文献[13]报道的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止后神经痛的发生相符合。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静脉注射阿昔洛韦能够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尔丹,肖旺频,周宗立,等.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疱疹相关性疼痛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9):757-759.
[2]冯和平,常建民.带状疱疹309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6):355-356.
[3]张涛.临床分析带状疱疹20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35-236.
[4]张冬云,张丽,张春敏,等.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46-148.
, 百拇医药
[5]赖亭吉,施和建.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2):145-146.
[6]任玉娥,刘玉华,刘广召,等.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6):683-685.
[7]林广庆.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2,6(6):76-77.
[8]彭光玲,李惠.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3):311-314.
[9]鲍素玉.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0,22(3):123-125.
, 百拇医药
[10]黄春子.1例无环鸟苷静脉滴注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1):3109-3110.
[11]金外淑,高冬,周素荣,等.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211-212.
[12]钟瑞平,王茹,赖菊英.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102-103.
[13]周艳红,王宁.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74-75.
(收稿日期:2014-08-25) (编辑:欧丽), 百拇医药(曾训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疱止时间、结痂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皮损消退时间、VAS评分。
1.4 评价标准
(1)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的水疱完全结痂,无疼痛;②显效:患者75%的水疱结痂,疼痛轻微,且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③有效:患者50%水疱结痂,疼痛中等,虽然患者可以忍受,但是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④无效:25%的水疱结痂,疼痛较为严重,且需要使用镇痛药物[5]。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VAS评分标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低[6]。
, 百拇医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静脉阿昔洛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60/65)明显高于口服阿昔洛韦组的73.44%(4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静脉阿昔洛韦组的疼痛缓解时间、疱止时间、结痂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皮损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口服阿昔洛韦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口服阿昔洛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侵入患者的脑及脊神经,可因此引起单个或者多个周围神经节细胞变性,属于炎症性疾病的一种,且带状疱疹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疼痛,一旦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案应用不佳可导致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快速、足量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带状疱疹以及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键。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带状疱疹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阿昔洛韦能够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及合成过程达到抗病毒效果[7]。但是阿昔洛韦多为口服,其生物利用度较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较高[8-10]。因此为了克服口服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低的特点,本组研究观察改口服阿昔洛韦为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用以观察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效果。
本组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阿昔洛韦的患者,这可能与阿昔洛韦通过静脉注射能够迅速提升机体的血浆浓度,提高阿昔洛韦的抑制病毒复制与合成的能力。通过观察疱止时间、结痂开始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和皮损消退时间,笔者发现,静脉注射阿昔洛韦能够显著地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皮损情况,提示临床医师在带状疱疹严重患者治疗中应用静脉阿昔洛韦注射,可以显著地提高带状疱疹的治疗有效率。目前对于抗病毒药物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主要发病因素在于带状疱疹病毒,作为一种嗜神经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能够侵害患者的脊髓后索,导致炎症反应,进而损伤机体周围神经。与此同时,带状疱疹病毒还能够影响周围神经的阈电位,引起周围神经对外界刺激过敏[11]。从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来看,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能够降低神经痛[12]。本组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阿昔洛韦较口服对静滴带状疱疹神经痛更为有效,且静脉注射阿昔洛韦不仅能够减少疼痛相关时间,还能降低疼痛程度,这与文献[13]报道的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止后神经痛的发生相符合。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静脉注射阿昔洛韦能够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尔丹,肖旺频,周宗立,等.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疱疹相关性疼痛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9):757-759.
[2]冯和平,常建民.带状疱疹309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6):355-356.
[3]张涛.临床分析带状疱疹20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35-236.
[4]张冬云,张丽,张春敏,等.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46-148.
, 百拇医药
[5]赖亭吉,施和建.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2):145-146.
[6]任玉娥,刘玉华,刘广召,等.硬膜外输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6):683-685.
[7]林广庆.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2,6(6):76-77.
[8]彭光玲,李惠.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3):311-314.
[9]鲍素玉.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0,22(3):123-125.
, 百拇医药
[10]黄春子.1例无环鸟苷静脉滴注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1):3109-3110.
[11]金外淑,高冬,周素荣,等.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211-212.
[12]钟瑞平,王茹,赖菊英.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102-103.
[13]周艳红,王宁.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74-75.
(收稿日期:2014-08-25) (编辑:欧丽), 百拇医药(曾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