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
编号:13655862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5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颈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对颈动脉狭窄病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选取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并且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血管内介入支架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选取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顺利把支架放在理想的位置。其中出现2例患者在植入支架后其球囊扩张时出现一过性心率缓慢,10例支架植入后进行滤网回收后肉眼可见网内少许大小不均的组织碎片,还有6例患者在植入支架后回收保护伞时出现血管收缩,后经过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均得到缓解或者消失。结论:采用血管支架植入术对颈动脉狭窄病变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佳,并发症较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临床效果; 介入治疗技术; 颈动脉狭窄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5-0023-02

    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导致脑卒中发生的现象越来越常见[1-2]。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约有2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因此对颈动脉狭窄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3]。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经皮动脉支架成形术作为目前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4]。本研究中,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行治疗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效果。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所在医院选取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6岁,平均(60.2±2.8)岁,平均身高(156.0±10.5)cm,平均体重(50.0±10.2)kg。其中25例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21例患者出现反复发作头晕、8例出现缺血性卒中现象以及17例患者出现合并冠心病。60例患者术前都采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其中48例进行64排CTA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颈动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48例患者中出现左则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有32例,右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有16例。60例患者在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时都要进行DSA检查,以进一步确定颈动脉狭窄的部位、长度和厚度以及其交通支的情况。头颈部CTA和DSA根据NASCET制定的标准,颈动脉狭窄率相当于颈动脉最狭窄部位的血流宽度与狭窄血管远端部位正常的颈动脉内径再乘以100%,其中颈动脉狭窄率超过20%时,则可诊断为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率高达100%时可诊断颈动脉完全阻塞。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有28例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超过70%,8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率超过90%。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和一侧肢体无力感、黑蒙等临床症状,其病程一般在1周~半年。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血常规等3个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出凝血检查、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胸部X线片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前药物治疗:在手术治疗前3 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和抵克力得250 mg/次,2次/d,用以清理血管内的血栓,尽量减少血栓脱落的现象。在手术12 h之前经静脉泵入每小时3 ml的尼莫通来调整血压至较适宜的范围。

    1.2.2 手术方法 手术前首先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常规的Seldinger技术进行右股动脉穿刺,采用4000 U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1 h后再注射1000 U,先将5F的长造影导管先放置于8F导管内,再置入8F导管鞘。其中5F导管的主要功能是将泥鳅导丝导入病变侧颈动脉狭窄部位和狭窄长度,并进行定位,随后通过血管造影进行确定其范围,然后选择适宜的直径、长度以及规格的血管内支架。把5F导管在8F导管的引导下送进颈外动脉,沿着泥鳅导丝把5F长造影管和引导管按照次序依次放置于颈总动脉的适宜位置,同时在颈总动脉规定的位置进行血管造影复查。根据每个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程度,选择适宜直径、长度和规格的彭状式支架。如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选取适宜的导丝导管送进导引管,避免引导管在送进颈动脉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引起斑块脱落,从而导致血管栓塞。在引导管到达选定的位置时,通过导引管把微导管引入颈内动脉,微导丝在经过血管狭窄处时,其头端放置在颅底的部位。将脑保护伞随着微导丝的途径置于颈内动脉远端并且靠近颅底处后撤除微导丝,在路途图的指导下把脑保护伞放置在狭窄的颈动脉远端2 cm以上的颈内动脉的颅外端的平直和正常的管径位置后,撤回引导管后同时释放脑保护伞。把选取好的自膨式支架在脑保护伞导丝的指导下植入颈动脉狭窄处,经过造影确定其部位后慢慢释放支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即刻的造影复查,如果支架放置的部位和球形膨胀良好,并且颈动脉血管残余的狭窄程度不超过20%,说明手术很成功,此时可以收回脑保护伞同时撤除引导管;但是如果经即刻造影复查后动脉残余狭窄的程度仍然>30%,此时要通过球囊后并将其扩张,然后再回收脑保护伞,再进行一次即刻造影复查,直到显示血管残余的狭窄程度<20%。
, http://www.100md.com
    1.2.3 手术后处理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测心率、体温和血压等基础生命指标以及患者的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同时进行常规的凝血功能的检测。静脉滴注肝素100 mg/d,持续2 d,第3天后开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持续1个月,1个月后口服1年肠溶阿司匹林。

    2 结果

    所有选取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都顺利把支架放在理想的位置。其中2例患者在植入支架后其球囊扩张时出现一过性心率缓慢,10例支架植入后进行滤网回收后肉眼可见网内少许大小不均的组织碎片,还有6例患者在植入支架后回收保护伞时出现血管收缩,后经过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得到缓解或者消失。其中出现不同情况的病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老年化成为人口结构的一大特点。脑卒中、脑栓塞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主要的致病因素[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后,形成栓子阻塞颈内动脉,从而导致阻塞部位远端的脑组织血流处于低灌注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栓塞的发病机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脑卒中的发病中相互作用和影响,颈动脉狭窄处的斑块表面的溃疡可形成血栓,斑块脱落后形成栓子,导致颈动脉狭窄,从而引起远端动脉的血流减慢减少,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脑组织低灌注状态可以导致脑血管失去扩张能力,而脱落的斑块更易引起栓塞的临床症状,而长期的脑组织低灌注容易导致脑组织的坏死,因此对颈动脉狭窄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6-7]。, 百拇医药(曾比贤 何晓霞)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