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灾民疾病谱时间性变化分析(2)
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及民间自发组织的救援机构在各种灾难的救援中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也组建了一支由丰富救援经验医务人员组成的预备役卫生队。雅安4.20地震发生后,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参加抗震救灾,而进乡入户的医疗队伍相对少。笔者所在医院预备役卫生队第一时间到了前线,为当地灾民做了1个月非常好的医疗保障。
本研究发现,灾后第1~3天,外伤灾民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人数,这与国内外其他文献[1-2]的报道一致。此时期是生命救援的黄金时期,有相当多数的外伤类患者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故震后救援早期应派遣以神经创伤、骨科、普外及胸外科等为主的专业医务人员前往灾区进行救援,现场急救尤为重要,主要是对从废墟中生还的患者进行救治,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急需的药品物质包括清创包、消毒用品、夹板、抗菌药品等[1]。随着时间的延长,外伤类患者数量明显减少,主要以擦伤为主,予以对症处理,这与当地各医疗单位逐渐恢复正常运作、多个救援机构共同救治患者及周边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有直接的关系。灾后第4~7天,消化道疾病明显增加,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主要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和当时饮食条件密切相关,主要以干粮、矿泉水为主,治疗主要以中成药为主,每天三次以上稀便加用黄连素,治疗周期3~5 d[2]。故在此期间,药品准备应该以调节胃肠功能药品,如黄连素等为主,同时叮嘱患者喝来历不明的水和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排名第二的是呼吸道疾病,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以浓痰和发热患者少,治疗上仍以中成药为主,尤以莲花清瘟胶囊效果明显;皮肤疾病在此期间明显上升,主要以蚊虫叮咬、湿疹为主,原因主要是环境潮湿和气温上升后蚊虫增多,治疗上以外用药为主,高血压患者在此期间有上升趋势,普查灾民血压(儿童学生除外)最初有32名灾民血压增高,随访3 d后有6名灾民诊断为高血压,口服得高灵,血压降至正常,嘱后期到正规医院随访[3]。灾后第8~14天,皮肤系统疾病明显上升,原因主要是环境潮湿和气温上升后蚊虫增多,灾民大部分生活在临时帐篷等有关。采取主要措施是给予此类患者应用一定量的皮肤类药物,同时注重保持帐篷内环境卫生。呼吸系统疾病高于消化道疾病,原因是早晚温差大,受凉感冒有关,同时大批救援食品进入,救援对生活应用水进行了处理,消化道疾病减少,外伤灾民有所增加,原因是开始自救建设有关;灾后第15~30天,所有疾病均减少。在本次救灾过程中,未进行静脉输液,主要为在一线不具备现场输液条件,而在本次救灾过程中,仅1名灾民需要进行静脉输液[4]。
, 百拇医药
在此次抗震救灾期间,卫生防疫尤为重要,在第2天临时帐篷集中搭建后,医务人员对帐篷及周围,临时厕所进行了每天两次消毒,有效阻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5-7]。同时进行了6步洗手法的健康宣教,心理辅导也极为重要,地震后人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儿童对疼痛感耐受性较差,反应强烈,有时候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老年人情绪紧张时,易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医务人员对儿童和老人进行心理辅导能够为其树立信心,消除恐惧感和孤独感,儿童患者基本上可以安静地接受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高患者绝大部分未经药物治疗降至正常[8]。
因此,在地震后,初期药品主要以治疗外伤和急救药品及材料为主。在急救基本完成后,主要要准备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药品为主,同时,为保证用药安全,主要以中成药和口服药为主;灾后同时应积极准备皮肤系统用药。另外,地震后应合理配置医务人员、药品、医疗器材等,进行阶梯化配置,使救援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蒲秀红,郭晓清,安涛,等.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地区儿童疾病谱变化分析[J].武警医学,2009,20(2):145-148.
[2]丁辉,樊毫军,于宝国,等.芦山地震后早期儿童疾病谱变化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4):191-193.
[3]柯雄,李宁秀,高博,等.地震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99-302.
[4]马宁,喻达,刘民.大地震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1262-1265.
[5]吴天一.玉树灾后重建的卫生保障事关重大[J].高原医学杂志,2011,21(1):1.
[6]王更新,樊毫军,张永忠,等.汶川地震4个医疗救援单位收治疾病谱比较[J].武警医学,2014,25(3):224-227.
[7]金朝辉,徐珽,李幼平,等.芦山地震后1月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急药品使用费用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0):1149-1154.
[8]李新军,徐宏,周增俊,等.地震中医护人员面临的特殊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74.
(收稿日期:2014-08-11) (编辑:欧丽), 百拇医药(王贤波 赵强 任平)
本研究发现,灾后第1~3天,外伤灾民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人数,这与国内外其他文献[1-2]的报道一致。此时期是生命救援的黄金时期,有相当多数的外伤类患者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故震后救援早期应派遣以神经创伤、骨科、普外及胸外科等为主的专业医务人员前往灾区进行救援,现场急救尤为重要,主要是对从废墟中生还的患者进行救治,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急需的药品物质包括清创包、消毒用品、夹板、抗菌药品等[1]。随着时间的延长,外伤类患者数量明显减少,主要以擦伤为主,予以对症处理,这与当地各医疗单位逐渐恢复正常运作、多个救援机构共同救治患者及周边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有直接的关系。灾后第4~7天,消化道疾病明显增加,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主要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和当时饮食条件密切相关,主要以干粮、矿泉水为主,治疗主要以中成药为主,每天三次以上稀便加用黄连素,治疗周期3~5 d[2]。故在此期间,药品准备应该以调节胃肠功能药品,如黄连素等为主,同时叮嘱患者喝来历不明的水和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排名第二的是呼吸道疾病,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以浓痰和发热患者少,治疗上仍以中成药为主,尤以莲花清瘟胶囊效果明显;皮肤疾病在此期间明显上升,主要以蚊虫叮咬、湿疹为主,原因主要是环境潮湿和气温上升后蚊虫增多,治疗上以外用药为主,高血压患者在此期间有上升趋势,普查灾民血压(儿童学生除外)最初有32名灾民血压增高,随访3 d后有6名灾民诊断为高血压,口服得高灵,血压降至正常,嘱后期到正规医院随访[3]。灾后第8~14天,皮肤系统疾病明显上升,原因主要是环境潮湿和气温上升后蚊虫增多,灾民大部分生活在临时帐篷等有关。采取主要措施是给予此类患者应用一定量的皮肤类药物,同时注重保持帐篷内环境卫生。呼吸系统疾病高于消化道疾病,原因是早晚温差大,受凉感冒有关,同时大批救援食品进入,救援对生活应用水进行了处理,消化道疾病减少,外伤灾民有所增加,原因是开始自救建设有关;灾后第15~30天,所有疾病均减少。在本次救灾过程中,未进行静脉输液,主要为在一线不具备现场输液条件,而在本次救灾过程中,仅1名灾民需要进行静脉输液[4]。
, 百拇医药
在此次抗震救灾期间,卫生防疫尤为重要,在第2天临时帐篷集中搭建后,医务人员对帐篷及周围,临时厕所进行了每天两次消毒,有效阻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5-7]。同时进行了6步洗手法的健康宣教,心理辅导也极为重要,地震后人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儿童对疼痛感耐受性较差,反应强烈,有时候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老年人情绪紧张时,易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医务人员对儿童和老人进行心理辅导能够为其树立信心,消除恐惧感和孤独感,儿童患者基本上可以安静地接受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高患者绝大部分未经药物治疗降至正常[8]。
因此,在地震后,初期药品主要以治疗外伤和急救药品及材料为主。在急救基本完成后,主要要准备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药品为主,同时,为保证用药安全,主要以中成药和口服药为主;灾后同时应积极准备皮肤系统用药。另外,地震后应合理配置医务人员、药品、医疗器材等,进行阶梯化配置,使救援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蒲秀红,郭晓清,安涛,等.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地区儿童疾病谱变化分析[J].武警医学,2009,20(2):145-148.
[2]丁辉,樊毫军,于宝国,等.芦山地震后早期儿童疾病谱变化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4):191-193.
[3]柯雄,李宁秀,高博,等.地震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99-302.
[4]马宁,喻达,刘民.大地震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1262-1265.
[5]吴天一.玉树灾后重建的卫生保障事关重大[J].高原医学杂志,2011,21(1):1.
[6]王更新,樊毫军,张永忠,等.汶川地震4个医疗救援单位收治疾病谱比较[J].武警医学,2014,25(3):224-227.
[7]金朝辉,徐珽,李幼平,等.芦山地震后1月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急药品使用费用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0):1149-1154.
[8]李新军,徐宏,周增俊,等.地震中医护人员面临的特殊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74.
(收稿日期:2014-08-11) (编辑:欧丽), 百拇医药(王贤波 赵强 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