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双号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00%,对照组为86.00%,前者明显更具优势(P<0.05);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00%,对照组为16.00%,前者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手术室管理; 意外事故;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7-010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7.051
作为手术实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特征在于效率较高、任务繁多、工作时间较长等[1]。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法律常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医疗行业的风险性,所以风险管理逐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分号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单号组(观察组)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33~66岁,平均(44.17±5.63)岁。双号组(对照组)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31~68岁,平均(43.26±5.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笔者所在医院共9个手术室,手术护理人员共31名,其中包括女29名,男2名。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术前准备,做好相关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将所有患者根据其文化水平、实践能力、男女比例等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2)在护理前对风险管理组进行风险管理的集中培训学习,如基础的操作水平、对待患者的服务态度、在工作中预测并评估风险因素的能力、与其他科室的沟通联系、解决各种突发事故的能力等[3-4]。一般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术前风险防范、术中风险防范及术后风险防范。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意识较为清醒,一日三餐基本恢复正常,并愿意配合后期治疗和护理;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由医护人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必须涉及患者的预期护理效果、实际效果、有待改善问题、相关建议及意见等,一般采用三个层面进行衡量,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8.00%。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在调查问卷中患者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6.00%。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无意外事件和投诉发生,有1例纠纷事件,占2.00%,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意外事件,占4.00%,3例出现纠纷,占6.00%,3例出现投诉,占6.00%,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00%。由此可见,观察组较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寻找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预防性措施,从而降低医疗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6]。就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管理、环境与设备这三大方面,其中环境与设备等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外界的资金等直接进行改善,而护理人员和管理却是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推进的过程[7-8]。为此笔者所在医院成立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小组,针对风险事件存在的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措施。
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发现,术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00%,对照组为86.00%,前者明显更具优势(P<0.05);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00%,对照组为16.00%,前者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凤琴.手术室外来器械的零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86-87.
[2]王巧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4-65.
[3]邱小丹,李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70-71.
[4] Kihira K.The role of the pharmacis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J].The Japa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2012,61(3):267-275.
[5]熊利芳,陈艳.手术室护理临床教学中的风险管理[J].重庆医学,2011,40(23):2391-2392.
[6]蔡小干.手术室外来器械的零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12-113.
[7]谭静涛,龚凤球,杜合英.护理小课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18.
[8] Meissner A.Risk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Promoting a constructive error culture[J].Pflege Zeitschrift,2013,66(8):468-471.
(收稿日期:2015-05-04)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王学军 梁海英)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手术室管理; 意外事故;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7-010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7.051
作为手术实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特征在于效率较高、任务繁多、工作时间较长等[1]。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法律常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医疗行业的风险性,所以风险管理逐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分号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单号组(观察组)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33~66岁,平均(44.17±5.63)岁。双号组(对照组)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31~68岁,平均(43.26±5.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笔者所在医院共9个手术室,手术护理人员共31名,其中包括女29名,男2名。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术前准备,做好相关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将所有患者根据其文化水平、实践能力、男女比例等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2)在护理前对风险管理组进行风险管理的集中培训学习,如基础的操作水平、对待患者的服务态度、在工作中预测并评估风险因素的能力、与其他科室的沟通联系、解决各种突发事故的能力等[3-4]。一般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术前风险防范、术中风险防范及术后风险防范。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意识较为清醒,一日三餐基本恢复正常,并愿意配合后期治疗和护理;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由医护人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必须涉及患者的预期护理效果、实际效果、有待改善问题、相关建议及意见等,一般采用三个层面进行衡量,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8.00%。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在调查问卷中患者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6.00%。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无意外事件和投诉发生,有1例纠纷事件,占2.00%,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意外事件,占4.00%,3例出现纠纷,占6.00%,3例出现投诉,占6.00%,总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00%。由此可见,观察组较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寻找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预防性措施,从而降低医疗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6]。就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管理、环境与设备这三大方面,其中环境与设备等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外界的资金等直接进行改善,而护理人员和管理却是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推进的过程[7-8]。为此笔者所在医院成立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小组,针对风险事件存在的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措施。
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发现,术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00%,对照组为86.00%,前者明显更具优势(P<0.05);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00%,对照组为16.00%,前者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凤琴.手术室外来器械的零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86-87.
[2]王巧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4-65.
[3]邱小丹,李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70-71.
[4] Kihira K.The role of the pharmacis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J].The Japa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2012,61(3):267-275.
[5]熊利芳,陈艳.手术室护理临床教学中的风险管理[J].重庆医学,2011,40(23):2391-2392.
[6]蔡小干.手术室外来器械的零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12-113.
[7]谭静涛,龚凤球,杜合英.护理小课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18.
[8] Meissner A.Risk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Promoting a constructive error culture[J].Pflege Zeitschrift,2013,66(8):468-471.
(收稿日期:2015-05-04)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王学军 梁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