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例经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行CT血管造影患者1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前,CTA重建颅内病灶、脑组织与周围血管等,并结合导航技术设计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脑动静脉畸形、胶质瘤与上皮样血管内皮质细胞瘤均彻底清除,手术成功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CTA结合导航技术可提供准确神经影像信息,对于手术顺利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在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导航技术; CT血管造影; 技术应用; 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57-02
doi:11.14033/j.cnki.cfmr.2016.11.032
, http://www.100md.com
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常规影像技术,比如DSA、MRI和CT等,由于无法完整显示颅内病灶与周围血管、骨质及脑组织关系,其应用的价值受到一定限制[1]。术前,医生对病灶和毗邻结构之间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详细掌握,且术中实时定位病变,可为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2]。本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行神经外科手术18例患者为观察组,包括脑动静脉畸形3例、胶质瘤5例、脑膜瘤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患者平均年龄(42.4±2.4)岁。选取同期行CT血管造影患者18例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3.2±2.5)岁,脑膜瘤10例、胶质瘤4例、脑动静脉瘤3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CT血管造影检查 在CT血管造影检查中,36例患者均使用Philips Bri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仪和工作站。其中,CT扫描时间以Bolus自动跟踪技术为依据来确定,一般耗时16~20 s,矩阵512×512像元,重建间隔0.4 mm,层厚0.8 mm,覆盖长度鞍膈下3~5 cm,直至鞍膈上6~8 cm。以碘海醇注射液300 mgI/ml为非离子造影剂,1.5~2 ml/kg[3]。成像重建方法使用VR、MIP及SSD等技术[4]。患者经CT血管造影检查,均无过敏反应,无心肺肝脏并发症。
1.2.2 CT血管造影与导航技术 将在CT血管造影中获取的图像输入Brian-lab系统中,在3Dslier软件的帮助下,与血管组织、病灶组织与功能脑组织进行配准,使用伪彩对其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三维重建[5]。本研究的患者,手术过程中两种技术均结合成功,术中注册均成功。
, http://www.100md.com
患者病灶直径最短为2.5 cm,最大直径为12 cm,平均(4.6±2.4)cm。其中,CT血管造影可清晰、完整显示颈内动脉系1~3级、脑底动脉环与椎动脉系1~2级血管结构。1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可显示出4级结构的颈内动脉,病灶内供血动脉的显示结果为满意,且能将静脉窦、颅内浅表静脉和深部回流静脉清晰的显示出来。12例患者显示出血管移位,2例患者显示出动脉被侵犯包绕、4例患者可显示出静脉窦遭受侵袭。
1.2.3 技术应用 在Brian-lab导航系统上,按照患者病灶实际位置与受侵袭范围,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者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或者模拟定位,并在对颅骨进行测量和切除之后,对最佳手术入路进行模拟,并形成完整的计划用于进行手术。在完成注册导航之后,可对术中的手术切口和骨窗设计进行指导,可对手术病灶的切除进行定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观察组脑膜瘤病变与切除情况
CTA显示脑膜瘤病变,肿瘤表现出明显的强化染色,瘤周血管的推移情况异常清晰,但是颈外供血动脉却不能被清晰的显示出来。本研究中18例患者,4例表现为瘤内钙化、4例表现为侵袭颅骨、3例表现为颅前窝底脑膜瘤,均采用额底入路,SimpsonⅡ级切除;3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也采用的为SimpsonⅡ级切除;近功能区、矢状窦1/3处脑膜瘤3例,手术入路为额定,采用的为SimpsonⅠ级切除。
2.2 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切除情况
患者的病灶直径是12 cm,通过检查,肿瘤能够被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通过颞浅动脉进行供血,由于患者的颅骨受到普遍破坏,因此采取手术全切除方式。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 http://www.100md.com
2.3 观察组脑动静脉畸形情况
CTA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与引流静脉显示非常清晰,行镜下全部切除。
2.4 观察组胶质瘤切除情况
本研究中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肿瘤镜下全切手术。其中,3例患者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瘤体强化不显著,且另外2例患者显示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瘤体显示满意,且周围血管检查显示完整、良好。
2.5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的所有手术中,早期CTA的应用范围是颅内动脉瘤手术,并且能够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评估。该技术的优点为,能够对脑血管的立体形态进行有效的描述,患者易接受,且无创、迅速,操作简便,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本研究中的CTA使用的是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包括VR、SSD与MIP技术,可为术前评估、临床诊断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准确资料[6]。其中,SSD重建图像经过设置可产生表面影,从而立体、形象显示颅底骨结构、周围血管立体形象等,但是难以显示病变内部结构。而MIP重建图像,能够反映组织CT值,并可准确显示供瘤血管、肿瘤与包埋血管间的立体关系,经旋转图像与变换投影角度,可获得感兴趣立体图像。, http://www.100md.com(胡海)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导航技术; CT血管造影; 技术应用; 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57-02
doi:11.14033/j.cnki.cfmr.2016.11.032
, http://www.100md.com
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常规影像技术,比如DSA、MRI和CT等,由于无法完整显示颅内病灶与周围血管、骨质及脑组织关系,其应用的价值受到一定限制[1]。术前,医生对病灶和毗邻结构之间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详细掌握,且术中实时定位病变,可为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2]。本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行神经外科手术18例患者为观察组,包括脑动静脉畸形3例、胶质瘤5例、脑膜瘤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患者平均年龄(42.4±2.4)岁。选取同期行CT血管造影患者18例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3.2±2.5)岁,脑膜瘤10例、胶质瘤4例、脑动静脉瘤3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CT血管造影检查 在CT血管造影检查中,36例患者均使用Philips Bri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仪和工作站。其中,CT扫描时间以Bolus自动跟踪技术为依据来确定,一般耗时16~20 s,矩阵512×512像元,重建间隔0.4 mm,层厚0.8 mm,覆盖长度鞍膈下3~5 cm,直至鞍膈上6~8 cm。以碘海醇注射液300 mgI/ml为非离子造影剂,1.5~2 ml/kg[3]。成像重建方法使用VR、MIP及SSD等技术[4]。患者经CT血管造影检查,均无过敏反应,无心肺肝脏并发症。
1.2.2 CT血管造影与导航技术 将在CT血管造影中获取的图像输入Brian-lab系统中,在3Dslier软件的帮助下,与血管组织、病灶组织与功能脑组织进行配准,使用伪彩对其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三维重建[5]。本研究的患者,手术过程中两种技术均结合成功,术中注册均成功。
, http://www.100md.com
患者病灶直径最短为2.5 cm,最大直径为12 cm,平均(4.6±2.4)cm。其中,CT血管造影可清晰、完整显示颈内动脉系1~3级、脑底动脉环与椎动脉系1~2级血管结构。1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可显示出4级结构的颈内动脉,病灶内供血动脉的显示结果为满意,且能将静脉窦、颅内浅表静脉和深部回流静脉清晰的显示出来。12例患者显示出血管移位,2例患者显示出动脉被侵犯包绕、4例患者可显示出静脉窦遭受侵袭。
1.2.3 技术应用 在Brian-lab导航系统上,按照患者病灶实际位置与受侵袭范围,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者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或者模拟定位,并在对颅骨进行测量和切除之后,对最佳手术入路进行模拟,并形成完整的计划用于进行手术。在完成注册导航之后,可对术中的手术切口和骨窗设计进行指导,可对手术病灶的切除进行定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观察组脑膜瘤病变与切除情况
CTA显示脑膜瘤病变,肿瘤表现出明显的强化染色,瘤周血管的推移情况异常清晰,但是颈外供血动脉却不能被清晰的显示出来。本研究中18例患者,4例表现为瘤内钙化、4例表现为侵袭颅骨、3例表现为颅前窝底脑膜瘤,均采用额底入路,SimpsonⅡ级切除;3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也采用的为SimpsonⅡ级切除;近功能区、矢状窦1/3处脑膜瘤3例,手术入路为额定,采用的为SimpsonⅠ级切除。
2.2 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切除情况
患者的病灶直径是12 cm,通过检查,肿瘤能够被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通过颞浅动脉进行供血,由于患者的颅骨受到普遍破坏,因此采取手术全切除方式。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 http://www.100md.com
2.3 观察组脑动静脉畸形情况
CTA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与引流静脉显示非常清晰,行镜下全部切除。
2.4 观察组胶质瘤切除情况
本研究中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肿瘤镜下全切手术。其中,3例患者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瘤体强化不显著,且另外2例患者显示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瘤体显示满意,且周围血管检查显示完整、良好。
2.5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的所有手术中,早期CTA的应用范围是颅内动脉瘤手术,并且能够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评估。该技术的优点为,能够对脑血管的立体形态进行有效的描述,患者易接受,且无创、迅速,操作简便,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本研究中的CTA使用的是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包括VR、SSD与MIP技术,可为术前评估、临床诊断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准确资料[6]。其中,SSD重建图像经过设置可产生表面影,从而立体、形象显示颅底骨结构、周围血管立体形象等,但是难以显示病变内部结构。而MIP重建图像,能够反映组织CT值,并可准确显示供瘤血管、肿瘤与包埋血管间的立体关系,经旋转图像与变换投影角度,可获得感兴趣立体图像。, http://www.100md.com(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