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就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对治疗过程、护理人员、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 血液透析; 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87-02
血液透析是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通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经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通过弥漫、对流等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以达到净化血液的作用。很多患者身体条件不好,患者在透析时要承受较大的不良反应,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不良事件[1]。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不良事件,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的关键。本次研究就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分别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就两者的疗效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被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进行透析治疗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患者意识清楚,并且能够独立完成问卷或者一般资料调查。排除有严重并发症、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认知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将150例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34例,女41例,年龄20~45岁,平均(33.2±5.4)岁;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3~42岁,平均(34.2±4.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嘱患者遵循医嘱,适当的健康教育和住院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首先,要注意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有过硬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知识,能够及时处理好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多种不良事件和突发事件。其次,因血液透析时间较长,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情况向其说明,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痛苦、恐惧及焦虑情绪,注意倾听每一位患者的问题,并耐心详细的解答,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2]。在进行血液透析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动作轻柔,态度认真,保持乐观、镇静、庄重,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透析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建立良好、安全、舒适的透析环境。每30 min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流量等情况,按摩用拇指指腹向心方向轻柔或促进血液循环按摩10~15 min,加以红外线照射,如果患者血压过低,给予升压处理[3]。最后,要加强在实际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以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同时引导护理人员如何正确识别患者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以此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医院也应针对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的多种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措施,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快速处理[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在透析结束后由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64,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以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清除体内过多水分的重要手段。血液透析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和远期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是指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是在透析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并发症,起病缓慢,但病情重,危害更大[5]。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常常伴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头痛、皮肤瘙痒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再加上很多患者因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有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事件,这些都影响着血液透析的效果[6]。为避免和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和疗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笔者所在医院抽选75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显然说明,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在护理人员、透析环境、医院等多方面行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水平。也就是说,要解决血液净化中心的不良事件就应多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事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因而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对治疗过程、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娟.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70-71.
[2]李瑛,温溁宇,朱愿,等.区域护理组长在血液净化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武警医学,2015,20(5):528-530.
[3]杨文君,何帆,薛素梅,等.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下血液净化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13(4):415-416.
[4]雷红云.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3(4):131-132.
[5]张德生.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4(1):140,142.
[6]胡梅仙,张建娟,孙俊秀,等.责任复核制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5):487-488.
(收稿日期:2016-01-02), http://www.100md.com(丁梅梅 陈阅)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 血液透析; 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87-02
血液透析是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通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经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通过弥漫、对流等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以达到净化血液的作用。很多患者身体条件不好,患者在透析时要承受较大的不良反应,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不良事件[1]。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不良事件,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的关键。本次研究就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分别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就两者的疗效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被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进行透析治疗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患者意识清楚,并且能够独立完成问卷或者一般资料调查。排除有严重并发症、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认知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将150例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34例,女41例,年龄20~45岁,平均(33.2±5.4)岁;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3~42岁,平均(34.2±4.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嘱患者遵循医嘱,适当的健康教育和住院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首先,要注意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有过硬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知识,能够及时处理好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多种不良事件和突发事件。其次,因血液透析时间较长,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情况向其说明,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痛苦、恐惧及焦虑情绪,注意倾听每一位患者的问题,并耐心详细的解答,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2]。在进行血液透析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动作轻柔,态度认真,保持乐观、镇静、庄重,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透析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建立良好、安全、舒适的透析环境。每30 min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流量等情况,按摩用拇指指腹向心方向轻柔或促进血液循环按摩10~15 min,加以红外线照射,如果患者血压过低,给予升压处理[3]。最后,要加强在实际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以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同时引导护理人员如何正确识别患者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以此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医院也应针对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的多种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措施,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快速处理[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在透析结束后由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64,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以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清除体内过多水分的重要手段。血液透析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和远期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是指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是在透析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并发症,起病缓慢,但病情重,危害更大[5]。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常常伴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头痛、皮肤瘙痒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再加上很多患者因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有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事件,这些都影响着血液透析的效果[6]。为避免和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和疗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笔者所在医院抽选75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显然说明,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在护理人员、透析环境、医院等多方面行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水平。也就是说,要解决血液净化中心的不良事件就应多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事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因而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对治疗过程、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娟.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70-71.
[2]李瑛,温溁宇,朱愿,等.区域护理组长在血液净化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武警医学,2015,20(5):528-530.
[3]杨文君,何帆,薛素梅,等.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下血液净化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13(4):415-416.
[4]雷红云.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3(4):131-132.
[5]张德生.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4(1):140,142.
[6]胡梅仙,张建娟,孙俊秀,等.责任复核制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5):487-488.
(收稿日期:2016-01-02), http://www.100md.com(丁梅梅 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