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观察(1)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医推拿、运动和饮食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中药内服、促钙质吸收和止痛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6,P=0.005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VAS评分和EVO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佳,而且经济、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疗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药内服; 中医推拿
中图分类号 R25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4-004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4.021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是老年人致残、致死原因之一。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新发病例68.7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将增加至2.86亿人[1-2]。中医将骨质疏松纳入“骨痹”、“痿证”和“腰痛范畴”,主要因肾虚、脾虚和肝虚不足[3]。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根据中医理论,给予患者中药汤剂辨证施治,再配合推拿、运动和饮食疗法。本院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患者年龄50~72岁,平均(60.42±3.26)岁;男12例,女23例;病程1~10年,平均(3.23±0.6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49~72岁,平均(59.62±3.86)岁;男10例,女23例;病程1~10年,平均(3.83±0.75)年。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都经过专业临床疾病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出版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对妊娠患者、哺乳期患者以及神经异常患者进行了有效排除[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医推拿、运动和饮食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中药内服、促钙质吸收和止痛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个月。
1.2.1 中药内服 疏肝温肾痰瘀双解汤内服施治。组方:黄芪20 g、生地黄15 g、怀牛膝15 g、僵蚕15 g、熟地黄15 g、淫羊藿15 g、刘寄奴15 g、巴戟天15 g、骨碎补12 g、当归12 g、牡丹皮10 g、黄柏6 g、柴胡6 g、干姜5 g、肉桂4 g。早晚2次水煎服。
1.2.2 中医推拿 (1)患者取俯卧位,轻揉肾俞穴处后掌推法于腰背部。(2)两手交叉,用双掌根对挤按和交叉揉,慢拨左右两侧腰背部。(3)按压经穴,肾俞、膈俞、志室、腰阳关、涌泉和太溪等穴。(4)双手掌各放于背部,大拇指自上向下推经督脉向膀胱推。(5)双手掌擦膈俞、肾俞、八髎穴,以热透胸腹部为宜。
1.2.3 运动及饮食疗法 可运动的患者每天慢跑30 min或早晚散步,而行动困难者可在床边活动。治疗期间合理饮食、戒烟酒和睡硬板床,补充维生素。
1.2.4 促钙质吸收 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2次/d,0.5 g/次。
1.2.5 止痛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能力给予适当止痛。方案有三,其一,罗痛定片,口服,3次/d,30 mg/次;其二,盐酸曲马多缓释胶囊,口服,2次/d,0.2 g/次;其三,塞来昔布胶囊,口服,1次/d,0.2 g/次。
1.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分以下三级。治疗显效:3个月内,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治疗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及股骨颈骨密度差别。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6,P=0.0057),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部位的骨密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EVO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EV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EVOS评分较治疗前都有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是一种归属于全身性代谢障碍的骨骼疾病,其发病原因是骨代谢失调、骨丢失超过骨重建,使得骨量丢失,骨小梁结构受到损坏,骨强度下降,最终导致骨折风险上升。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是骨骼畸形、腰背肢体疼痛、骨折。在中医学上,骨质疏松没有别的名称,归属为“腰痛”、“骨痿”、“骨枯”、“骨痹”、“骨极”等范畴。在现代医学中,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口服药物治疗,服用的药物类型主要有维生素D、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和钙剂等,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副作用较为明显,一般情况下患者难以坚持,治疗效果不佳。, http://www.100md.com(曾云)
【关键词】 中医疗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药内服; 中医推拿
中图分类号 R25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4-004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4.021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是老年人致残、致死原因之一。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新发病例68.7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将增加至2.86亿人[1-2]。中医将骨质疏松纳入“骨痹”、“痿证”和“腰痛范畴”,主要因肾虚、脾虚和肝虚不足[3]。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根据中医理论,给予患者中药汤剂辨证施治,再配合推拿、运动和饮食疗法。本院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患者年龄50~72岁,平均(60.42±3.26)岁;男12例,女23例;病程1~10年,平均(3.23±0.6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49~72岁,平均(59.62±3.86)岁;男10例,女23例;病程1~10年,平均(3.83±0.75)年。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都经过专业临床疾病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出版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对妊娠患者、哺乳期患者以及神经异常患者进行了有效排除[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医推拿、运动和饮食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中药内服、促钙质吸收和止痛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个月。
1.2.1 中药内服 疏肝温肾痰瘀双解汤内服施治。组方:黄芪20 g、生地黄15 g、怀牛膝15 g、僵蚕15 g、熟地黄15 g、淫羊藿15 g、刘寄奴15 g、巴戟天15 g、骨碎补12 g、当归12 g、牡丹皮10 g、黄柏6 g、柴胡6 g、干姜5 g、肉桂4 g。早晚2次水煎服。
1.2.2 中医推拿 (1)患者取俯卧位,轻揉肾俞穴处后掌推法于腰背部。(2)两手交叉,用双掌根对挤按和交叉揉,慢拨左右两侧腰背部。(3)按压经穴,肾俞、膈俞、志室、腰阳关、涌泉和太溪等穴。(4)双手掌各放于背部,大拇指自上向下推经督脉向膀胱推。(5)双手掌擦膈俞、肾俞、八髎穴,以热透胸腹部为宜。
1.2.3 运动及饮食疗法 可运动的患者每天慢跑30 min或早晚散步,而行动困难者可在床边活动。治疗期间合理饮食、戒烟酒和睡硬板床,补充维生素。
1.2.4 促钙质吸收 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2次/d,0.5 g/次。
1.2.5 止痛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能力给予适当止痛。方案有三,其一,罗痛定片,口服,3次/d,30 mg/次;其二,盐酸曲马多缓释胶囊,口服,2次/d,0.2 g/次;其三,塞来昔布胶囊,口服,1次/d,0.2 g/次。
1.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分以下三级。治疗显效:3个月内,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治疗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及股骨颈骨密度差别。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6,P=0.0057),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部位的骨密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EVO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EV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EVOS评分较治疗前都有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是一种归属于全身性代谢障碍的骨骼疾病,其发病原因是骨代谢失调、骨丢失超过骨重建,使得骨量丢失,骨小梁结构受到损坏,骨强度下降,最终导致骨折风险上升。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是骨骼畸形、腰背肢体疼痛、骨折。在中医学上,骨质疏松没有别的名称,归属为“腰痛”、“骨痿”、“骨枯”、“骨痹”、“骨极”等范畴。在现代医学中,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口服药物治疗,服用的药物类型主要有维生素D、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和钙剂等,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副作用较为明显,一般情况下患者难以坚持,治疗效果不佳。, http://www.100md.com(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