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9期
编号:13291628
劳力性热射病16例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原则。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6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劳力性热射病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发病时均存在意识不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13例。其中治愈13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劳力性热射病病情凶险,合并MODS的发生率极高,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 临床特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9-0-02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所致的重度中暑,早期即可累及多个器官,病情凶险,其死亡率极高[1],本文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6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1例年龄55岁,其余年龄17~22岁,平均20.5岁,入院时患者体温均达40 ℃以上,出现昏迷,实验室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呈进行性增高,达1 000 U/L以上,其中出现肝功能损害6例,出现肾功能损害9例,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6例,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16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12例。16例患者入科行APACHEⅡ评分所有患者均符合《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2]。MODS累及器官情况均以1995年庐山全国危重病学术会议通过的MODS诊断标准确诊[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病情相对稳定后收住重症监护室,采用综合的集束化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2.1 早期快速降温 劳力性热射病早期快速降温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患者入科后利用冰帽、冰毯、大动脉处冷敷,以及4 ℃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入,严重者予以人工冬眠(氯丙嗪及异丙嗪各 50 mg 静脉滴注),尽快将核心体温降至38.8 ℃以下。

    1.2.2 早期快速扩容,抗休克 热射病患者失水相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失水对器官的损伤更危急,早期即可出现休克、肾功能损害,应高度重视早期液体复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快速开放至少两条静脉通道,进行液体输注,在动态监测下快速扩容治疗,首选平衡液及林格氏液,必要时应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休克,维持有效血流灌注,改善组织细胞氧供。

    1.2.3 机械通气 本组患者中,12例出现呼吸衰竭,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积极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使氧合指数>300 mm Hg。

    1.2.4 防治脑水肿 有效降低脑代谢,积极脑保护,促醒 神经系统损伤是劳力性热射病最常见而且最严重并发症,本组16例患者均出现昏迷,在充分液体复苏同时,给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应用激素等措施减轻脑水肿。对于抽搐患者,给予镇静,以降低脑代谢,昏迷患者给予纳洛酮、醒脑静等进行药物促醒。

    1.2.5 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肌红蛋白增加等极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其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应动态监测各种凝血指标,早期进行干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补充血浆、冷沉淀、维生素K1等,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

    1.2.6 其他治疗 降低环境温度,保持房间阴凉通风、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性感染,积极予以护肝、护肾,尽早肠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等。

    2 结果

    2.1 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MODS受累脏器情况

    全部患者APACHEⅡ評分8~42分,各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情况见表1。

    2.2 达到目标体温时间

    16例患者中,从发病开始到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8.8 ℃以下,1 h内降至预期目标者5例,2 h降至预期目标者内8例,超过2 h者3例。

    2.3 患者清醒时间

    16例患者中,在24 h内清醒9例,48 h内清醒5例,72 h内清醒1例,另1例患者持续昏迷,最终死亡。

    2.4 预后及转归

    16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2例,死亡1例。

    3 讨论

    劳力性热射病是热射病一种类型,是由于人体散热功能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功能损害所引起的一组急性疾病,主要以高温、无汗和意识障碍为特征[4-5]。其起病急,病情凶险,早期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而一旦发生MODS,则病死率和病残率极高。同时热损伤可迅速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由于神经细胞对高热非常敏感,发病时几乎均有神经精神症状,常常表现为谵妄、昏睡、昏迷和抽搐。资料报道30%~50%存活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7]。临床救治困难。

    热射病的预防尤为重要,由于地球环境改变,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热射病发生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常见热射病的危险因素有3个方面:(1)环境因素。在高温、高湿、空气对流差、辐射强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且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能力者极易发生中暑[8]。(2)个体差异。如潜在疾病、年老、肥胖、睡眠不足等均可增加热射病的发病风险。(3)组织因素。在与身体与强度不适宜,休息不充分、得不到充分液体补给均可增加劳力性热射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组织者应针对热射病的危险因素,充分考虑环境、个体因素,合理分配劳作,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热射病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赵金艺 黄小林 刘博强 卜庆恩 王涛 陈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