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估(2)
1.3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脊液漏、腰痛及内固定钉断裂等,并且记录两组伤椎变化情况,包括后凸cobb’s角、椎管占位率、椎体后缘高度及椎体前缘高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疗效:痊愈,症状消失,椎体功能恢复,脊柱后凸cobb’s角<3°,脊柱愈合,且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压缩椎体高度>90%;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脊柱后凸角为3°~8°,脊柱轻微畸形,且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压缩椎体高度恢复至60%~90%;无效,腰部活动受限,脊椎后凸角>8°,且脊柱畸形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率均优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