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中采用风险护理的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室内实施风险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干预为风险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风险发生率、患者抑郁状态和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风险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状态更低,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室内实施风险护理能够降低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28-02
血液净化技术是由护士完成的一项操作,而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如护士不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质,会导致风险高发。我院为了降低血液透析室内患者的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确保患者安全。为分析在血液透析室内实施风险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我院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9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无严重心肌疾病,无严重肺部疾病,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本次实验,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认知功能障碍。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男:女=20:21;年龄跨度在39~76岁之间,平均为(50.99±7.57)岁。实验组患者41例,男:女=24∶17;年龄跨度在37~78岁之间,平均为(5006±8.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两组患者的负责护士年龄、性别、学历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护士根据医嘱及患者需要对其进行规范的血液透析,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主动讲解有关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2]。
实验组患者给予风险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风险识别:
护士首先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了解透析期间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常见的风险高发情况包括:透析器反复使用容易导致不同患者的透析数据混淆;管道固定不牢固容易导致管道脱落;抗凝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抗凝不足或者不良反应等[3]。护士要耐心地主动与患者交流,并细致地分析患者的情况,判断风险高发的环节。
(2)风险实施:
①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护士要严格执行血液透析室内的管理制度。尤其对风险高发环节,要主动去学习和熟悉相关制度,积极预防,并熟悉风险发生后如何预防。
②细节护理:护士的每项操作和环节均要做好细节的护理,以预防风险的发生。例如,为了防止管道滑脱,护士要用多条胶带固定,对容易出汗的患者,更要固定完好,必要时可以使用别针等固定在患者衣襟;为了防止患者之间超滤量的混淆,在透析期间,要加强查对,检查复位、脱水量、患者体重等[4]。
③特殊患者护理:对高危和特殊患者,护士要重点进行护理。通过经验总结发现:老年患者、儿童、急诊患者为血液透析风险高发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较快,患者反应与并发症发生不符等。因此,对此类患者,护士要更细致地详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其病情的变化,并做好交接班[5]。尤其对抗凝剂的使用,护士更好做好交接班。
④用药护理:透析的患者由于生理和病理的改变,用药方面也是风险容易发生的情况。而透析患者本身也要服用抗高血压、抗凝血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有些药物需要口服,有些需要注射,患者容易出现混乱等情况。因此,护士要让患者认识并了解到自己的常用药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并了解其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可以使用宣传册和健康册等写清楚相关药物的情况。
⑤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护士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学习透析的原理,如何对机器进行保养,如何更好地对内瘘进行护理,避免风险发生等。反复训练自己的相关技能,并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内的风险发生率、患者抑郁状态及满意度。抑郁状态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自评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抑郁状态越重。满意度采用选择法,在“满意”“不满意”中选择一项表示自己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数据处理:患者抑郁状态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
患者风险发生率和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