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系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大多起病突然,发病凶险,死亡率高。我们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床边锥颅穿刺引流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锥颅;高血压;脑出血;引流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42-01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42-76岁。临床表现:昏迷10例,头痛8例,呕吐13例,偏瘫12例,无语6例,出血部位:内囊、基底节区9例,额叶3例,顶叶3例,血肿破入脑室7例。血肿量30-90毫升。引流时间3-5天,引流量20-40毫升/天。全部患者都经CT检查明确诊断。
1.2 方法:根据CT所示血肿部位,选择血肿最浅处,准确测量OM线上距离和穿刺深度,穿刺深度为血肿中央到头皮距离。尽量避开脑功能区。在床边局麻后用颅锥穿透颅骨并刺穿硬脑膜,用带针芯的10号引流(¢2.5mm)管根据测量深度穿刺血肿,达深度后退出针芯即可见血液溢出。缓慢抽吸血肿,血肿太大者(>60毫升)不可一次吸空,避免脑压骤降引起再出血或远隔部位出血。抽吸后可用等量庆大盐水冲洗血肿腔。术后根据引流、抽吸情况可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万u/5ml生理盐水,夹管1小时后放开引流。置管持续引流3-5天,管内无新鲜出血复查CT,如血肿明显缩小(<30%)或消失者则可考虑拨管,继续药物治疗2-3周,即可出院疗养,定期门诊复查。
2 结果
临床治愈13例,其中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持续昏迷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急,致残率和死亡率高,预后不良。目前国内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外科手术方式大致分为二类,一类为目前流行的微创方法,一类为常规的开颅手术。本组采取锥颅置管持续引流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我们体会:
(1)本方法操作简单,不需大型设备及器械,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抢救此类危重患者。
(2)锥颅血肿引流术由于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在局麻和床边进行,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和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3)对于抽取和引流不满意的病例,我们间断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大多数患者的血凝块都能顺利排除,但操作中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颅内感染。本组未发生因注入尿激酶而发生感染和再出血现象。
(4)本方法适用于脑出血较缓慢,颅内血肿形成较晚的病例。对于脑出血早期(6小时以内),出血尚未停止或颅内出血凶猛或脑出血已造成晚期脑疝者,不适用本方法,因其难以止血和进行充分的脑减压。对此类病人,仍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开颅清除血肿、脑内止血和外减压,以挽救患者生命。
(5)在进行微创治疗的同时,仍然不可忽视常规的抢救措施,包括气管切开、基础护理、降颅压、降血压、预防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以及神经营养药的运用。本组患者虽然疗效较好,但仍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 百拇医药(王礼军)
关键词:锥颅;高血压;脑出血;引流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42-01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42-76岁。临床表现:昏迷10例,头痛8例,呕吐13例,偏瘫12例,无语6例,出血部位:内囊、基底节区9例,额叶3例,顶叶3例,血肿破入脑室7例。血肿量30-90毫升。引流时间3-5天,引流量20-40毫升/天。全部患者都经CT检查明确诊断。
1.2 方法:根据CT所示血肿部位,选择血肿最浅处,准确测量OM线上距离和穿刺深度,穿刺深度为血肿中央到头皮距离。尽量避开脑功能区。在床边局麻后用颅锥穿透颅骨并刺穿硬脑膜,用带针芯的10号引流(¢2.5mm)管根据测量深度穿刺血肿,达深度后退出针芯即可见血液溢出。缓慢抽吸血肿,血肿太大者(>60毫升)不可一次吸空,避免脑压骤降引起再出血或远隔部位出血。抽吸后可用等量庆大盐水冲洗血肿腔。术后根据引流、抽吸情况可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万u/5ml生理盐水,夹管1小时后放开引流。置管持续引流3-5天,管内无新鲜出血复查CT,如血肿明显缩小(<30%)或消失者则可考虑拨管,继续药物治疗2-3周,即可出院疗养,定期门诊复查。
2 结果
临床治愈13例,其中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持续昏迷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急,致残率和死亡率高,预后不良。目前国内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外科手术方式大致分为二类,一类为目前流行的微创方法,一类为常规的开颅手术。本组采取锥颅置管持续引流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我们体会:
(1)本方法操作简单,不需大型设备及器械,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抢救此类危重患者。
(2)锥颅血肿引流术由于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在局麻和床边进行,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和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3)对于抽取和引流不满意的病例,我们间断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大多数患者的血凝块都能顺利排除,但操作中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颅内感染。本组未发生因注入尿激酶而发生感染和再出血现象。
(4)本方法适用于脑出血较缓慢,颅内血肿形成较晚的病例。对于脑出血早期(6小时以内),出血尚未停止或颅内出血凶猛或脑出血已造成晚期脑疝者,不适用本方法,因其难以止血和进行充分的脑减压。对此类病人,仍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开颅清除血肿、脑内止血和外减压,以挽救患者生命。
(5)在进行微创治疗的同时,仍然不可忽视常规的抢救措施,包括气管切开、基础护理、降颅压、降血压、预防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以及神经营养药的运用。本组患者虽然疗效较好,但仍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 百拇医药(王礼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