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228776
一定要看名医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健康管理》 2011年第3期
     既然政界有名人,商界有红人,娱乐界有明星,医界有名医自然也不稀奇。问题是,人们往往混淆了一个关键点:名医就等于好医生吗?

    名医的四种类型

    看病是件很实在的事。为的是得到正确的诊断,减轻或消除病痛。因此,人们看病时,都希望找个有真本领的医生,也就是真正的好医生。

    所谓名医,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可是,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领,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好医生。

    根据我的观察,名医大概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自立型名医

    这类名医,靠个人的自我努力,自我钻营,自我宣传和运气,获得了名声。在传统医学(比如我国的中医)领域,这类名医较多。因为传统医学和书法、绘画类似,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评判规范和固定的评判标准。因此,医术主要靠人们的主观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名气往往会有一种“滚雪球效应”,越滚越大。

    第二类:偶像型名医

    这类名医,有着天生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善于和媒体、领导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们在各种场合频繁亮相。能言善辩。表情丰富。演讲技巧娴熟。他们往往也熟谙病人心理,容易得到病人的信任。他们最容易获得同行之外的好评。这类名医,中医、西医都有。

    第三类:学术型名医

    这类名医,一般读了好几个学位,往往还有留洋经历。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过一些为所在单位挣了面子的论文。他们的主要精力,一般放在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科研奖项,发表科研论文方面。这类名医,主要是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里。

    第四类:实力型名医

    这类名医,是天生的医生。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兴趣。心灵手巧。善于思考。同情患者。他们不刻意追求名利,靠常年的出色工作获得同行的认可和尊敬。这类名医,各级医院各个专业都有。其中堪称楷模者,可列举许多。如张孝骞、林巧稚、方圻医生等。

    哪类名医更名副其实?

    常常会有亲朋相托,要我帮助联系某个名医。很多时候,如果他们点到的名医属于前面三类,我并不会热情推荐。

    “自立型名医”,其名虽盛,其实常常难副。20年前,东北有位名医,因善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而门庭若市。求治者常常要候延数日,方能等到这位名医诊脉察舌,布施散药。虽然我从不相信他真有什么神药,但是,偶然得知了他的秘方,仍不免惊诧。他只是将普通红薯藤,炒至不同颜色,和以强的松片,研成药末,配成“慢支”1、2、3号方之类而已。

    “偶像型名医”,忙于交际,并不一定精于专业。更重要的是,他们应酬繁多,往往对普通患者难以尽心尽力。

    “学术型名医”,也并不总是擅长临床治疗。他们的实际诊治经验,可能还不如一般医生。

    如果亲朋好友点到的是“实力型名医”,我会乐于联系。但是,很多真正优秀的临床医生往往行事低调,并不为圈外人熟知。因此,他们被点到的时候没有前面三类名医那么多。

    常见病找名医也许并不适合

    实际上,现代医学对大多数常见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标准的诊治程序。医生在临床上都应当按这个程序走。所以,经过正规培训,临床实践三五年以上的医生,无论名气大小,对自己专科常见病的诊治,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大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病的治疗,需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找名医看这类慢性病,很难做到随时咨询。因此,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危重病或专业性的手术找名医更好

    当然,对于一些疑难病、危重病,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庸医误人的事也屡见不鲜。

    另外,一些非常专业的手术和操作,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器官移植手术、颅内手术等,普通医生或者难以掌握,或者经验有限。这时候,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名医更好。, 百拇医药(吴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