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228696
这样的专家可信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健康管理》 2011年第5期
     我们面临公共卫生事件,就如同在音乐厅听交响乐。过去我们习惯于坐在台下听音乐家演奏。如今,台上台下都在发声。台上演交响乐,台下吹口哨、吹呜呜祖拉。各种声音参差不齐。谁才是主调?我们怎样分辨?

    我们国家2010年没有与发病、死亡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可以与SARS、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相提并论的事件。但是,媒体和公众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和质疑却从未间断,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焦虑和恐慌。

    前不久,媒体记者们提出了20个健康与公共卫生热点,从中票选出了2010年的十大公共卫生热点新闻。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的核泄漏事件,又引发了中国抢购碘盐的热潮。可以说,这些公共卫生事件在老百姓当中造成的恐慌情绪,其危害已经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和当今时代特征有关。中国已经进入网络化、多元化公共卫生信息时代。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坏事传千里”,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迫切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媒体是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可是,媒体人员不具备公共卫生的专业知识,需要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
, 百拇医药
    问题是,“专家”太多,真假难辨。每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都会出现来自不同立场的观点和评论。于是,各种“真”信息混杂着“假”信息,经过报纸、电视、网络的放大,就形成了让人心惊肉跳的混乱局面。

    因此,不管对于媒体还是公众,学会辨别“真专家”和“假专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究竟哪些是“可以信赖的真专家”呢?下面这四个问题可以说是鉴别真假专家的金标准。下一次流言四起时,您就知道谁的话可信谁的话纯属跑火车了。

    标准1 是不是长期担任该项工作,能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承担责任?

    可信赖的专家首先要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的全貌,了解相应学科的历史、现状,清楚其来龙去脉。这样的专家也能够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

    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专家是万能的。有些“专家”喜欢在各种问题上发表评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这种人,我们要警惕。事实上,专家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会和普通人一样做出“想当然”的推论。尤其要警惕一些“假专家”。他们完全不懂得专业知识,仅仅套用一些专业概念,就信口开河,混淆视听。
, 百拇医药
    2010年甲流流行期间,国家政策鼓励孕妇接种甲流疫苗。流行病学专家特别希望临床医生鼓励孕妇接种疫苗。特别是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当先接种疫苗,让疫苗发挥预防作用。

    流行病学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依据的是专业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发现,孕妇感染甲流后,发展成危重病人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8.9倍,死亡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16.2倍。可见,孕妇是甲流感染致死的高危人群,为她们接种甲流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我们国家分析了国内外大量甲流疫苗接种的数据,证明甲流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因此,公共卫生专家敢于承担向孕妇推荐甲流疫苗的责任。

    我们再来看那些警告孕妇们接种甲流疫苗有危险的“专家”们。他们根本没有甲流疫苗造成危害的数据。一旦有孕妇因为延误了疫苗接种,感染甲流死亡,找他们负责,他们会立刻逃之夭夭。这样的“专家”怎么能信呢?

    标准2 是不是掌握流行病学数据,熟悉国际背景?
, 百拇医药
    可以信赖的专家还要了解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他们不但了解疾病和患病人群,也了解健康人群。对公共卫生事件提出对策,和在医院里给单个病人开处方不同,需要根据大量数据,设计出对大面积人群安全又有效的方案。

    可以信赖的专家还应该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其他国家处理同样问题的经验。公共卫生方面的一些国际共识,是在广大人群中经过了长期检验的。有的“专家”喜欢轻率地向全世界的科学家挑战,好像就他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样的“专家”多了,百姓只好笑叹“中国人没生活在地球上”。

    拿铁强化酱油事件来说。有的临床医学“专家”质疑,营养过剩时代还缺铁吗?对于不缺铁的人,加了铁会影响健康吗?这些质疑表面上有道理,其实正显示出这些提出质疑的“专家”不了解铁强化食品的流行病学背景,也不了解国际共识。

    首先,当前我们讲营养过剩,主要是指热量过剩,并不是说微量元素过剩。英国美国比中国营养过剩发生更早,这些国家也都在加铁。只是他们没有加在酱油中,而是加在面粉中。
, 百拇医药
    其次,担心补铁过量的“专家”回避了剂量的问题。其实,铁元素加进酱油里是个巧妙的公共卫生策略。我相信没有人会喝酱油喝到铁摄入过量。如果用推广补铁药的方法,就不能达到这种自限的效果。

    标准3 是不是了解相关学科新知识、新进展?

    2003年,SARS流行的初期,各路专家众说纷纭,治疗方案千差万别。公众无所适从。随着各国联合调查的逐渐深入,明确了SARS是一种冠状病毒感染。它的特征也被总结出来。专家们只有掌握了高危人群、传播特点这些信息,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可见新知识、新进展的重要性。

    2010年夏天,河南、安徽等地的蜱虫咬伤了不少人,还造成了一些死亡,引起了很大关注。小小蜱虫竟然能致人死亡!它有什么毒,这么危险?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媒体和一些专家也质疑政府瞒报疫情。

    对此,我国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集中最优秀的科学家,展开国际合作,对蜱虫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当年就得出结果,发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蜱虫叮咬可能是这种病毒的一个主要传播途径。这些知识为这种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有些“专家”吃老本,不读书不看报,单凭老经验说话,也不可信。

    标准4 有没有个人偏见,有没有涉及商业利益?

    专家值不值得信赖,有没有个人偏见,是不是涉及商业利益是最重要的指标。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学派。但是,学派之间的学术讨论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有些“专家”对不同学派的同行有个人偏见。不论对方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一概反对。你说往左,我偏说向右。这些“专家”我们也需要格外警惕。

    此外,公共卫生应该是公益性的。有些“专家”,实际是某些厂家和产品的代言人。这些人发表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是在为金钱说话。只有不涉及经济利益的专家,才能保证观点的科学、中立。

    只要我们把握住这四个标准,就很容易让“假”专家原形毕露。最后,请您和我一起来给某位曾经很活跃的“京城名医”做做鉴定。, http://www.100md.com(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