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228451
慢性病的“家庭账”与“国家账”(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健康管理》 2011年第12期
     1993-2003年10年间,GDP由3.5万亿元增加到13.6万亿元,增加了2.89倍,但是疾病经济负担增长了4.04倍,由3,208亿元增加到16,180亿元。根据推算,从2003年到2010年,GDP从13.6万亿元增加到39.8万亿元,增加了1.93倍,而疾病经济负担增加了1.97倍。疾病负担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

    饶克勤说:“慢性病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慢性病防控策略亟须调整

    饶克勤指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疾病发病、死亡模式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变化,我国健康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我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完成的疾病谱转变。当前,我们既面临发达国家的健康问题,也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简称为“双重疾病负担”。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课题组医疗模式转换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指出,急性传染病防控相对简单,而慢性病防治是个长期的过程,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很大,会让整个社会医疗资源需求趋于紧张,让社会不堪重负,因此政府管理体系要作出相应调整。“重视成本效益,注重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应是最终的防控慢性病政策策略。”

    饶克勤认为,在我国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卫生发展战略,要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共政策激励机制。

    首先要适应疾病模式转变,卫生工作重点要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从医疗机构走向社区、走向家庭,把预防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建立鼓励预防、减少疾病发生的公共投入激励机制,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实现卫生发展重点和方式的转变。

    在策略上,要制定把卫生发展重点从提供医疗服务转移到改善健康上的公共政策,强调临床治疗。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系统整合,加强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合作。

    在方式上,要更加注重发挥基本卫生保健和传统医药的作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构建基层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强化全科医生守门人的作用,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健康危险因素实施重大行动计划,遏止、扭转慢性疾病的危害。

    ——转载自《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李天舒)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