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界,“功夫熊猫”正上演
在一家中国药店里,售货员大力向顾客推荐一种所谓“比纯中药还好”的“洋中药”。去年上半年,我国中药商品出口额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95%。
看到这样的数据,海归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数据之后还有另外一个数据:中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的态势,即原材料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却在逐年缩小。
更重要的是,随着医药市场逐步开放,中医药产业非但没有走出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引狼入室”的态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国的“洋中药”已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蒋高明说,“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已成为业内人士自嘲的玩笑。因此,在他看来,和游资炒药材相比,中药被外资控制的危害性要大得多,也更值得国人警惕。“中药界正在上演真实版的‘功夫熊猫’,这不是危言耸听,老外们正在用中国的中药配方及原材料,大赚中国的人民币。”
被耗竭的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但中药制剂出口却出现不增反减的趋势。
1996年,中国提出“中药国际化”的概念,至今已有15年,出口额由1996年的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亿美元,去年更是突破20亿美元,可以说中药出口已取得骄人业绩。但细分析出口类别,不难发现中药出口仍以原料类产品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