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医改看社区医院“变身”
编者按33年前,小编的母亲在离家1500米的一所一级医院将小编生下来。那时,这家医院还流传着一些外科能手,什么阑尾炎、胆囊炎手术更是不在话下。如今,这家医院变成了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编近日去探访发现,这里的占地面积没缩小,但功能却缩水了一大半:如今这里只有感冒发烧的患者还来开个药、输个液;此外就是给小朋友接种疫苗了!
如今的中国不再是30多年前,那时的人并不知道高血压还分舒张压和收缩压;现在,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中国已成为“三高”病患的大国,慢病成了国家医疗的一大重担,而要帮国家挑起这重担的,正是遍布在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然,与慢病紧密相关的预防、康复,及基本的临床,也是基层医院的工作重点。
理论上是这样,可现实却又相反,本来70%的患者应该在社区的,却涌向大医院,人满为患。人多,大医院扩张,人才流向大医院,这样的“虹吸效应”使得基层医院越来越失去其功能……而这样的恶性循环势必让整个国家的医疗卫生走向“疾病”。
必须要医改,新医改6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新医改是一块硬骨头,如果不深入到作为“骨髓”的体制中去,那依旧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空口号。
新医改6年,看病难、看病贵解决了么?
新医改走过6个年头,“看病贵”依然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更是难上加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