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1年第1期
编号:633517
基于以通为补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7日 中医学报 2021年第1期
六腑,1“以通为补”理论的学术渊源,2“以通为补”理论应用,3血府逐瘀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用机制,4结语
     李蕾,张秋雁,杨漾,谭精培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从而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疾病[1-2]。中医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经典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因其疗效显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3]。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在治疗上重视扶正与祛邪的灵活运用。“以通为补”是中医特有的治则治法,是指通过辨别疾病的虚实,对于病性为实的疾病予以祛邪、攻下等通法,以达到补益的功效[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瘀血,临床上多用血府逐瘀汤来治疗。活血化瘀法是通过祛瘀以达到生新的作用,这一治法体现了“以通为补”理论。

    1 “以通为补”理论的学术渊源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学治则治法范畴,最早用于治疗六腑病。《素问·五脏别论》云:“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内应有水谷食物,但必须不断传导变化,以保持虚实更替永不塞满的状态。脏腑相表里,五脏宜补,六腑宜泻,通腑可补脏。叶天士提出“胃腑以通为补”,保持胃气通而不滞,使得脾胃气机升降调和,也正是运用了“以通为补”思想[4]。《类证治裁》云:“五脏藏精不泻,满而不能实,故以守为补焉;六腑传化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这也说明了“以通为补”理论在六腑病治疗中的运用。采用通法,顺应六腑“通”的生理特点,使其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达到“补”的作用[5-6]。《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