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1年第4期
编号:633385
经方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病*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7日 中医学报 2021年第4期
     陈正涛,孙礼强,宋银枝,曾志聪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广东 深圳518133;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330006

    “经方”源自殷商时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其上源为《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及《桐君采药录》,后传至医圣张仲景之手。梁代陶弘景言:“昔南阳张机,依此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故“经方”乃源于神农之药,发展而成“汤液”之方,又发展成仲景之论[1]。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并排除其他确定疾病及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伴或不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治疗率为46.1%,但控制率仅为16.9%[3]。因此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本病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颈项僵硬、疲劳、心悸等,可伴有胸闷、心慌、视物模糊等表现。现代医学在控制血压方面优势突出。其治疗理念为早期预防、联合治疗、综合干预、平稳降压,同时逆转危险因素[4]。但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降压药物使用不合理、降压药不良反应较多、伴随症状难以改善、药物依赖等。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具有病证同治、综合施治、因人制宜等优势[5-6]。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调整患者整体阴阳平衡,脏腑偏盛,达到“降压”作用。中医辨治高血压的思路不仅仅针对“高血压”本身,更在于纠正患者体质状态。笔者在临证中观察到,中医药治疗后的高血压病患者伴随症状常可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降压药物的种类或药量常逐渐减少。

    中医典籍中并无“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名,根据其常见临床表现及主诉,可归类为中医学“眩晕”“头痛”“中风”“心悸”“胸痹心痛”等范畴,其中又以“眩晕”最为多见。《黄帝内经》早有相关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可见《黄帝内经》已认识到气虚、髓亏、肝风均为眩晕之病因[7]。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对痰饮致眩作了大量阐述,金元时期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张景岳之“无虚不作眩”补充了眩晕的病因。头痛,此处乃论述内伤头痛,其病因不外乎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先天不足、久病体虚,病机为气机郁滞,痰浊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或肾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孔窍而致不荣则痛;或肝阳上亢,肝火上攻头面。中风与现代医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类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