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1年第11期
编号:633053
《黄帝内经》“食气入胃”新解*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7日 中医学报 2021年第11期
浊气,脂类,糖类,1教材注释,2古今诠释,3“散精于肝”“浊气归心”与现代糖脂代谢的关联,4临床应用,5解剖与生活经验推测,6结语
     许凯凯,田露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笔者认为,此段或许与现代医学中的糖类和脂类物质在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有关。本文分别就历版教材、诸家注释、现代医学及临床经验若干方面对此段经文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论述观点的合理性,同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教材注释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等诸版教材均认为,此段论述了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两种途径:一为“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认为与肝有关,并影响其主之筋;二为“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认为与心有关,并影响其主之脉。

    2 古今诠释

    2.1 “肝”的诠释对于“散精于肝”中“肝”的解释集中为两类:一者,指五脏之肝,如王冰注为“肝养筋,故胃散谷精之气入于肝,则浸淫滋养于筋络矣”[1]。二者,明正统道藏本《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认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的“肝”应做“肺”[2]。

    2.2 “浊气”的诠释王冰认为:“浊气,谷气也。心居胃上,故谷气归心,淫溢精微入于脉也[1]。”即“浊气”应为谷食之气。《实用内经词句辞典》中将“浊气归心”之“浊气”更加具体化,解释为水谷精气中富有营养而浓厚的部分[3]。而杨上善则把“浊气”解释为血,认为:“胃气分二,清者为气,浊者为血,心主于血,故浊归于心也[4]。”刘方柏等[5]认为,第二个“食气入胃”是为了构成双排句而没有实在涵义的附加成分。此句意为化生于中焦的血气先输入肝,再由肝继续化生,分为清浊两部分。其中清稀之“气”淫于筋,浊稠之“浊气”归于心。国医大师任继学[6]提出,“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中的“浊”应为病气之毒。

    由此可见,结合诸家及现代内经学者观点,“浊气”的注释大致可分为3种:①从生理角度阐释,指水谷精微,或强调“气”,或强调“血”,侧重不同;②从病理角度解释,认为“浊气”指病气;③从句式角度看,认为“浊气”是由肝在脾化生的基础上再次化生而成的浊稠之血。

    2.3 “淫精”的诠释《说文解字》曰:“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