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1年第11期
编号:633089
新安医家余之儁及其《脉理会参》考*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7日 中医学报 2021年第11期
医籍,1余之儁生平考证,2《脉理会参》常见版本,3《脉理会参》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李坤辰,宁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脉理会参》是清代新安医家余之儁的脉学著作。虽然此书对脉理分析透彻,内容详尽,语言凝练,条理清晰,然而现在流传不广。现有研究对其价值关注不够,相关问题疏于考证。本文围绕余之儁生平和《脉理会参》版本、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等问题进行考论。

    1 余之儁生平考证

    余之儁出生于新安世医家族,关于其生平,传世资料较少。地方志资料及现代文献中对余之儁及其家族的记载存在一定的错误。现对新安医家余之儁的名、字、号,生卒年及其家族的医学传承等相关问题进行考证。

    1.1 余之儁名、字、号据清代前期刻本《脉理会参》[1]作“古歙余之儁抑庵氏著”,可知余之儁,字抑庵。《广陵医籍丛刊》中收录的家藏抄本《脉理会参》作“古歙余之抑庵氏著”,可以佐证[2]。《(民国)歙县志》在《人物志》部分写作“之”,在《艺文志》部分写作“之儁”,“儁”“”二字异体[3]。现代简体出版物亦可用现代规范字“俊”,本文从古从俗,仍用“儁”字。

    清代新安医家罗浩的《诊家索隐》[4]中多次引用了余之儁《脉理会参》的内容,该书中写作“余之雋”,应为误字。虽“雋”“儁”二字在含义上可以互通,但并非同字。《脉学名著十二种》[5]及《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6]中收录了《脉理会参》,其作者均写作“余之隽”,是为误字。《中医人物词典》[7]《新安医籍考》[8]《中国医籍大辞典》[9]《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中医文献》[10]等误作“余之隽”,亦皆为误字。《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1]误作“余之雋”,其后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2]写作“余之”,至《中国中医古籍总目》[13]改作“余之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本《脉理会参》的内容提要,余之儁的字误作“仰庵”,“仰”为“抑”之讹[1]。《新安名医考》[14]作“余之携,字柳庵”,《新安名医及学术源流考》[15]延续了这一错误,《新安医学》[16]《徽州人物志》[17]误作“余之隽,字柳庵”,“携”“隽”为“儁”之讹,“柳”为“抑”之讹,均应加以纠正。

    《新安医籍考》载:“道光七年《徽州府志》曰:余之隽,字吁三[8]。”《徽州刻书史长编》载:“余之儁,字吁三,号抑庵[18]。”然查阅《徽州府志》[19],未见相关记载。“抑庵”应为余之儁的字,而非其号。在《脉理会参·金伟序》[1]中有“昔访余子吁三于松门山中”一句,“吁三”是否为余之儁的字或号,暂无更多证据,尚待考证。

    1.2 余之儁生卒年余之儁出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0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