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2年第3期
编号:632893
哺乳期乳腺炎应用清热法和温通法治疗争议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中医学报 2022年第3期
病机,1病因病机,2辨证论治,3分歧与共鸣
     谢晓晨,张董晓,黄巧,赵文洁,谭玉培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患,常发生于产后3~4周,尤以初产妇多见。西医多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部分抗生素代谢入乳汁会对婴儿产生影响,故使用期间需停止哺乳,这会导致乳汁淤积加重,病情严重。另一方面,因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所需时间较长,故对乳腺炎的指导效果有限[1],导致抗生素使用缺乏针对性。相比较而言,中医在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大优势[2]。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中医“乳痈”范畴,在晋代《针灸甲乙经》中已有相关病名记载:“乳痈有热,三里主之”[3]。后世医家关于其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又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中医在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具有安全性高、对哺乳影响小、退热快等优点,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针对乳痈的治疗,中医目前常见“清热派”和“温通派”两类观点[4],两大流派均具有各自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经验。此两类方法看似截然相反,却都能在临床上取得较高治愈率。本文剖析其差异与共同点,分析两类方法相反相成的主要原因,为临床更好辨治乳痈提供依据。

    1 病因病机

    首辨阴阳是中医外科的基本观点,清热法和温通法在对乳痈的病因病机认识上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清热派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邪,或婴儿口中热毒侵入乳孔而致乳汁淤积、阻塞乳络,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或因肝气郁结,脾胃失司,胃热壅结,肝郁胃热致乳络郁滞,化热成脓。温通派认为乳痈发病时虽有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等表现,但阳证仅为本病之标[5],古语云:“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产后妇女气血亏虚,气血需得温才行,得寒则凝。故清热派认为本病为热毒所致,而温阳派认为本病本质为阴寒则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