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2年第4期
编号:632838
以卫气营血理论辨治感染性心内膜炎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中医学报 2022年第4期
临床,1病因病机,2辨证论治,3结语
     胡坤,徐舒欣,何浩强,2,朱爽,2,冯岚岚,3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循血行途径直接感染而导致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炎症的一种感染性多器官受累的疾病。该病典型临床特征是在受损的心内膜或心瓣膜上形成包含微生物、血小板、炎症细胞等赘生物,以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等为主要症状,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瓣膜穿孔、多脏器栓塞等并发症。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新指南提出,IE是继肺炎、腹腔感染后的第三大致死性感染性疾病[1]。此病发病急,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发病率为每年(1.7~4.2)/10万[2],病死率高达40%[3]。目前临床上西医尚无治疗IE的特效药物,主要以抗生素和手术治疗为主,除了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突出外[4],抗生素用量大、疗程长也使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有研究显示[5],在卫气营血理论指导下治疗IE在控制发热、改善症状、扶助正气、争取手术时机等方面可发挥显著优势。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试阐述卫气营血理论在IE辨证中的应用。

    1 病因病机

    中医虽无IE的病名,但可根据该病以高热为主症,致病迅速,传变快等临床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类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类似于西医的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IE多发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损伤或换瓣膜术后患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先天禀赋不全,或六淫侵袭,病后失调,或劳虑过度,情志不调,或房劳过度,气血耗伤而致正气亏虚,此时温热之邪毒乘虚而入,内犯于心,导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滞血瘀,阻于心脉,耗气伤阴而致此病。其病位在心,病性虚实夹杂,实证以温热毒邪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6]。

    周承志等[7]提出IE是伏气温病的说法,认为此病乃温热毒邪乘虚而入,潜藏伏匿于心脉营血,致使心内膜细菌赘生物生成,待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中医大辞典》这样定义伏邪:“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在IE发病过程中,病原微生物藏于心瓣膜赘生物而不显于外,可看作是“温病伏邪”。当正气损伤,正逢病原体等外邪侵犯机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