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2年第4期
编号:632847
从肝肾同源浅析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中医学报 2022年第4期
病理,1肝肾同源理论内涵,2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基本认识,3肝肾同源理论与痴呆精神行为症状,4从肝肾同源论治痴呆精神行为症状,5结语
     徐鑫梓,邵卫,2,沈汉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2.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痴呆(dementi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获得性认知功能减退,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的疾病,患者常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是老年人丧失自理能力、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研究显示,70%~90%的痴呆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至少一种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2],常见的包括焦虑、抑郁、幻觉、妄想、激越、异常行为(游荡、尾随、攻击)等,重者甚至可能对自身、他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大大增加了照护压力,形成照料者难以承受的精神、经济负担[3]。BPSD属继发于痴呆的神志异常疾病。一般认为,痴呆者以肾虚为本。中医基础理论指出,精神情志活动以肝为用,肝肾同源,荣辱与共。因此笔者认为,肾精亏虚、髓海失充,无以滋养脑窍而成痴呆,继则肾病及肝,气血阴阳逆乱,出现神志异常。因此,本文以肝肾同源为指导,阐述肝肾脏腑传变对痴呆BPSD的重要意义,为中医学防治痴呆BPSD提供新的思路。

    1 肝肾同源理论内涵

    肝肾同源理论是中医脏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肾生骨髓,髓生肝”和“肝气虚则恐,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的记载,认为肝肾在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步阐明肝肾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的特点,并总结出“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肝肾同治”的治疗大法,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肝肾同源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母子相生,经气互通,精血互化《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灵枢·经筋》云:“足少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肝肾正经相络,气血灌注。”故肝肾经络相通,密不可分。五行学说中,肾属水,肝属木。肾水生肝木,“凡肝阴不足,必得肾水以滋之”(《石室秘录》),故言乙癸同源,精血互化互生。如《张氏医通》所言:“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精血。”肾乃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根,肝血滋生有赖肾中精气的气化。而肝藏血,亦不断化生肾精,使肾精充盛。肝肾精血互用,相互荣养。精充则血足,血旺则精盛。在病理上,肝肾相互影响,肾精亏虚可致肝阴血不足,肝血亏虚亦可使肾精耗损。两者同盛同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