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生物碱,制法,1古代炮制方法,2现代炮制方法,3药理作用,4毒性作用,5小结与展望
徐明,张静,邱建平,陈荟旭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 邛崃 611530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1]。马钱子最早以“番木鳖”为正名,收录在《本草纲目》中,又名马前、苦实、牛银等。马钱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萜类、甾体及苷类等,其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同时也是毒性成分之一[2]。马钱子的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炮制的最终目的是减毒增效。在炮制过程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减少,毒性大大降低,利于进一步开发应用。马钱子药用价值极大,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其药理作用及药效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马钱子的炮制历史及现代炮制方法进行梳理,并对近年来马钱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系统归纳,以期为马钱子的炮制方法、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古代炮制方法
1.1 净制清代《外科大成》[3]中对马钱子“括去壳”的记载可能为其最早的净制方法描述,此后的众多书籍中对马钱子的净制方法多为“去毛”的描述,如“去毛,银刀或磁片刮去毛”(《惠直堂经验方》)[4]、“筛去皮毛”(《本草纲目拾遗》)[5]、“磁峰刮去毛”(《叶天士手集秘方》)[6]等。清代各医家对马钱子的毒性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其净制方法也相应增加,如《串雅补》[7]中的“泉水浸胀刮去毛”,《春脚集》[8]中增加了“米泔浸后刮去皮毛”,《珊瑚方》[9]中的“牛奶浸后去毛”,《良朋汇集》[10]中“泡去毛”“滚水煮去皮”,《外科证治全书》[11]中“煮数沸后浸热汤,刮去皮心”,《篙厓尊生书》[12]中记载为“炒焦去毛”。从对马钱子古代净制方法的梳理不难看出,马钱子由一开始直接去毛逐渐拓展到刮去毛、浸泡去毛、煮沸去毛皮、炒焦去毛等多种净制方法,侧面展现了古人对马钱子用药方式的智慧。
1.2 切制明清时期医家对马钱子的切制方法要求描述多为“切片”或“研为细末”,如“细切”(《证治准绳》)[13]、“研末”(《良朋汇集》)[10]、“咀片”(《外 科 大 成》)[3]、“拣 净,末”(《本 草 纲 目 拾遗》)[5],也有医家为方便炮制而描述为“水磨切片炒研”(《得配本草》)[14]、“切片,瓦上炙 炭存性,研末”(《外科证治全书》)[11],从对马钱子切制描述可以看出古人对其用药的规范性。发展到现代,《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对马钱子的切制有了“切1~2 mm的片”的明确要求。从现代炮制机理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