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视域下的虞山医派研究*
学术思想,伤寒论,1缘于虞山藏书文化,仲景之说刊刻传播,2不拘伤寒知常达变,因时因地因人制宜,3医派交流遍及江南,医者游历启促学术,4儒医相通风气盛行,经典传承民间土壤,5秉承精诚合一思想,仁术济人孜孜以求,6多种方法并驾齐驱,
马俊杰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虞山医派是江苏常熟地区形成的医学流派,代表人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之巫咸。据《江苏省志·卫生志》载,巫咸亦为江苏最早从事医疗活动之人[1]。宋元时期,受儒家文化影响,此派医学逐渐成形。代表人物有宋代独创仰手曲肘取穴灸法之潘琪,有元代精于养生和“治痰”之王珪,其所创礞石滚痰丸沿用至今[2]。此外,元代尚从善与常熟亦有渊源,甚有学者认为其即为常熟名医[3],其所著《伤寒纪玄妙用集》《本草元命苞》较为有名,尤其是《本草元命苞》,为元代时任平江路常熟州知州班惟志主持刊刻[4]、作序[5],并为清代常熟藏书大家钱曾[6]、瞿镛所收藏[7],张金吾在其《爱日精庐藏书志》亦载《本草元命苞自序》[8]。自明清时期,虞山医派学术思想开始成熟,尤其是赵开美版《仲景全书》刻印,仲景之说逐渐开始出现北学南移,且非墨守成规。江南医家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及人群体质等因素,适当调整变化仲景辨治思路,逐渐形成温病学派,而虞山医派对此有着重要贡献,为此,本文通过多种路径展开研究。
1 缘于虞山藏书文化,仲景之说刊刻传播
常熟文脉源远流长,藏书刻书蔚然成风,冠绝全国。至明清时期,随着一大批藏书大家的出现,此地逐渐成为当时中国藏书、出版及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其中,脉望馆主人赵开美为虞山藏书的重要代表人物[9],其在1599年对宋版《伤寒论》重新校勘出版,此书由于刻工精致,与北宋原刊本版式及书体酷似,故又被后世称为《翻刻宋版伤寒论》[10-11],后又获得《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及《伤寒类证》,合为《仲景全书》[12-13],此书为虞山医派对仲景之说最大贡献之一。
《仲景全书》问世后便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虞山医派历代医家无不因此获益,江南诸师亦以此研习仲景之说,虞山在明清时期被视为中医经典圣地[14]。常熟与杭州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多相互影响,而医学之间亦是如此。杭州钱塘医派医家多深受《仲景全书》影响,对《伤寒杂病论》研究呕心沥血[15],其与虞山医派交集甚密,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笔者亦常游医传道于虞山、钱塘之间,对古人传播经典之说感同身受。
明末清初(1624年),钱塘张卿子参照赵开美版《仲景全书》,并结合其临证经验,编著张卿子版《仲景全书》,为钱塘医派研习仲景学说之重要典籍。此书分为三部分,除十卷张卿子著《集注伤寒论》之外,其余《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及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皆源自虞山版本。此书后传入日本,清末民初又经一日本医家由上海返传入我国[16]。
此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1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