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2年第9期
编号:632656
基于肠-肝轴探讨肝性脑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中医学报 2022年第9期
胆汁酸,菌群,1肠-肝轴现代医学概述,2基于肠-肝轴的肝性脑病可能发病机制,3肠-肝轴与肝性脑病中医病因病机,4小结
     张继红,李素领,冯蕾心,赵玥,陈诗,李淑娣,王振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肝性脑病是由肝功能不全和(或)门静脉-体循环分流障碍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1],多与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门静脉-体循环分流相关。国内外研究发现,约30%~45%的肝硬化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并发显性肝性脑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的患者发病率更高[2-3]。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复杂,涉及多学科,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除了常见的氨中毒学说,炎性细胞因子、神经类固醇、内源性苯二氮类药物、胆汁酸、锰等介质均可能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主要是乳果糖和利福昔明[4],部分患者会产生胃肠道反应、营养吸收障碍等不良反应,加重基础疾病的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肠-肝轴理论提出以来,其在肝性脑病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5-6]。尤其是近年来,肝性脑病的新兴疗法(益生菌、粪菌移植等)多作用于肠道,更加有力地佐证了这一观点[6]。现从肠-肝轴角度探讨中西医体系下肠、肝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肝性脑病发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肠-肝轴现代医学概述

    自1998年Marshall首次提出肠-肝轴的概念后[7],其内涵不断被丰富完善,为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开拓了思路。Albillos等[8]将肠-肝轴定义为肠道及其微生物群和肝脏之间的双向关系,是饮食、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肠道和肝脏共同起源于前肠内胚层[9],在解剖和功能上关系密切。一方面,肝脏通过胆道释放胆汁酸和生物活性介质与肠道关联;另一方面,肠道内的宿主和微生物代谢内外源性物质及其产物,通过门静脉输送到肝脏,并影响肝功能[10]。肝门静脉不仅供给肝脏75%的血液供应,还携带移位的肠道菌群及其产物,为肝脏提供广泛抗原,肝脏免疫系统必须保持耐受性,阻止致病菌进入体循环[11]。若机体持续过量饮酒、高脂饮食等,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肠道通透性提高,促使肠道菌群和内毒素进入门静脉[12],激活肝脏免疫Kupffer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大量炎性因子,不仅会引起肝损伤,甚至会入脑,影响更多远隔器官。反之亦然,若肝硬化患者合成免疫蛋白的能力下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4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