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肝同治”探讨干预细胞焦亡对冠心病的影响*
炎性,1“瘀毒”是冠心病“心肝同治”的核心要素,2参与细胞焦亡的炎性因子是瘀毒痹阻的微观体现,3“心肝同治”干预细胞焦亡治疗冠心病,4结语
王思佳,杨珂,姚文强,韩旭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的心脏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超1 100万,患病率居高不下[1],因此及早干预冠心病尤其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发病机制复杂,众多炎性因子参与其中。现代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可以介导并放大炎症反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进程,此机理与中医“瘀毒”导致动脉硬化过程类似,因此有学者推测细胞焦亡可能是“瘀毒”痹阻血脉的一种微观体现[3]。“瘀毒”的产生,中医认为与心肝关系密切。邹培源等[4]研究发现,以理气化瘀解毒为主要功效的心痛舒方剂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提高冠心病临床治愈率。因此,笔者欲从“心肝同治”理论入手,探讨中药干预细胞焦亡对冠心病的影响,揭示中医经典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尤其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
1 “瘀毒”是冠心病“心肝同治”的核心要素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其病机历来为研究热点,当前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痰湿、气滞、血瘀为标的观点受到普遍认同,除上述提到的标实外,“毒”这一致病因素逐渐被重视。当前对“毒邪”学说的解读主要从“瘀毒”和“热毒”两方面论述。刘龙涛等[5]提出冠心病“因瘀致毒”的病因病机学说,认为在冠心病病情转化与加重过程中,“瘀毒”起关键作用;李兆钰等[6]发现,冠心病复杂难治且凶险易变的核心在于热毒灼伤心络,继而提出热毒学说。基于“瘀阻血脉”贯穿冠心病的发病始终,“毒邪”又是冠心病病情转化与加重的关键,且“瘀毒”的产生与心肝密切相关,故“瘀毒”是冠心病“心肝同治”的核心要素。
1.1 冠心病“心肝同治”的理论基础胸痹病位虽然在心,但与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7]。心、肝五行属“母子”关系,经脉循行相互联系,且生理病理上联系紧密。①心、肝与血液生成运行关系密切。生理上,“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奉心化赤”,心肝主血液生成;“肝藏血,心行之”“心主血脉”,心阳心气温煦并推动血液,且肝调畅气机,主疏泄,心肝共助血行。病理上,肝失疏泄,一则心血亏虚,生血不足,日久心肝血虚;二则心血瘀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