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3年第2期
编号:632471
刘沈林从“四郁”论治口苦临床思路
http://www.100md.com 2023年4月5日 中医学报 2023年第2期
胆气,肝胆,1口苦之不变,论病机之多变,2疏泄失职,郁而不散,胆气上逆是其根本病机,3畅胆气之不舒,除“郁滞”之病理,4结语
     喻柯瑶,徐艺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口苦为患者口中异常之味觉,因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脉上至于口,故口苦之异常味觉,常常能反应脾胃及其他内在脏腑的疾病[1]。刘沈林教授从医40余年,对口苦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口苦的关键病机在于“肝失疏泄,胆气上逆”,以“四郁”为患,病理因素相互交织,但以“气郁”为要。治疗上提出谨守“肝主疏泄”之生理,祛除“四郁”留滞之病理。现将刘教授从“四郁”论治口苦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口苦之不变,论病机之多变

    口苦作为一个常见的自觉症状,其病因病机一直颇受争议[2]。其相关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之“胆瘅”一名,“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胆气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等,首次提出口苦与“火气”相关。张仲景《伤寒论》中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强调少阳枢机不利所致之口苦。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3]有言:“是以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在深受《黄帝内经》五味学说的影响下强调心热致苦。再有《脉因证治》云:“胆热则苦,口苦亦有肝虚寒者。”《景岳全书》[4]谓:“心脾虚,则肝胆邪溢,而为苦。”提出了“脏腑虚寒”论治口苦之理论,大大扩展了临床上“口苦”的证治思路。纵观历代理论,各家众说纷纭,可见口苦这不变之症状,有着多变之病机。

    2 疏泄失职,郁而不散,胆气上逆是其根本病机

    2.1 气郁为本——气机郁困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5]。《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云:“人之生死由乎气。”气充斥于人体各脏腑组织之中,并通过其不断运动流行分布全身,激发、推动人体脏腑、经络、肢节、官窍的功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气的运动是通过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特点而体现出来的。若气机失调,则会出现气滞、气逆等病理状态。《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因此,气机调畅是人体五脏元真通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6]。

    刘教授强调,肝属木,木曰曲直,主疏泄而恶抑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11 字符